“就事论事”真的难(上)

12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就事论事”真的难(上)

 

经典的家庭场景

 

下雨泥泞,丈夫下班回家,换鞋时,鞋子上的泥水蹭了一些到地板上。妻子见到很不悦,说:“我在家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把家里收拾干净,你一点都不知道爱惜,就这样把泥水弄到地板上。”丈夫听了也很不悦:“我辛辛苦苦上班工作,终于下班了,原以为你能体贴我,给我一个温暖的问候,结果你是这样挑剔。”然后两个人就此开始争论不休,彼此抱怨。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开始焦虑:“你为什么不努力把学习搞好?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不图你大富大贵,只图你未来有点出息。你倒好!今天贪玩,不努力,明天怎么办?你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以后连个房子都买不起,怎么在大城市生存?”公司里,职员根据老板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做出一个方案,结果老板严肃地提出一些不满意的地方。职员对老板说,会回去好好改进,但是心里非常堵,觉得老板不尊重自己的劳动,不满意自己这个人,越想越气愤,甚至有了辞职的冲动。2以上这些,都是典型地把单一的一件事情无限放大,导致事情本身无法被解决。

 

 

地板弄脏了,这件事情本身解决起来非常容易,无论谁拿起一块抹布抹一下就解决了,最多为了防止类似事情以后再发生,下雨天在门口常备块抹布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事情上升到“你不珍惜我,你不体贴我”,那这个怎么解决呢?——无法解决。因为这个标签本身就是对人格的攻击。事情一旦变成人格层面的贴标签,彼此攻击,那么就永远无法被解决,只会发展成无穷尽的攻击与反击。孩子考试没考好,这是再正常普通不过的事情,根本无需被解决——人生本来就是这么无常,一次考试成绩如何,跟这个人的未来幸福与否,其实并没有关系;但父母一旦把事情扩大到,考试不好就等于你整个人就是个失败的、没出息的人,那么这个事情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了。孩子很难再对学习产生热情,因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工具,而是背负自己整个人生的重量,决定一辈子幸与不幸的大事,这么沉重的能量强加在学习上,学习自然变得愈加艰难。工作中,道理一样。无论你多么认真的工作成果,不符合另外一个人的需要,这再正常不过,因为你们是不同的两个人。老板提出不满之处,也许态度严厉了点,但这只是工作中沟通技巧层面的问题。如果职员把老板对自己做的这一项工作的不满,放大到对自己整个工作的否定,再放大到对自己这个人的否定、不尊重、不接纳,那么这件事情永远无法被解决,结局只能是关系破裂。比如一对来到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咨商的情侣说,他们一起逛街,男人说累了想回去,而女人依然兴致勃勃。于是女人商量说,自己还想看两个店的衣服,让男人在店里坐着等行不行。男人同意了,女人继续逛。回旅馆之后,男人觉得不满,抱怨女人不在乎自己的感受:“我分明已经说了很累,你却依然不愿意照顾我的感受,赶快回去休息,你根本不在乎我。”女人也觉得很委屈:“不是跟你商量了吗?怎么还说我不在乎你的感受?如果我不在乎你的感受,还跟你商量什么。”于是男人列举更多女人不在乎自己的证据,女人愤怒地一一反驳。第二天继续逛街的时候,女人变得小心翼翼,时不时询问男人是否累,是否需要休息。可是这种结果,也没有让双方感觉愉快。逛街乏累这个事情本身,很容易解决。两个人可以分头逛街,独自逛街,也可以一起逛街,但是要注意节奏,累了就及时休息。如果两个人只是就逛街的节奏问题提出意见,彼此商量一下,很容易达成一致,继续愉快地逛街。但把事情上升到人格层面:你不尊重我的感受,你不在乎我——那这个怎么解决呢?只能变成指责争吵,越吵越伤心,越吵越绝望,最终吵出来的结论就是:彼此都不爱对方,不珍惜对方,看来只能分手了。以上所有例子,都是把事情上升到人格层面,就是俗称的,“对人不对事”。人们常常说,“对事不对人”,才是成熟的标志。可是为何有的人能轻松做到,有的人却总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上升到人格层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2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