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下)

11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下)

 

遇到这样的窘境,我一般给自己三条建议:

 

保持乐观——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诉诸脑力——使劲想;随缘——充分利用外界变化。其实,所谓的窘境、死扣,之所以难办,不外乎是因为我们不情愿放弃一些东西,有时候是放弃一些利益,有时候是放弃一些自我。办法是有的——只要我们不把利益看得太重,或者不把自己看得太重。

 

促进改变,第四步

 

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英语就是comfort zone。当你也想通了、也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了,但最终就是没有做到,那往往是因为,我们谁都不喜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就像我们不喜欢在冬天的清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一样。妨碍我们走出舒适区的,不只是惰性,更有恐惧——我们害怕变化所带来的未知的一切:我们可能失败、可能让自己出丑显得很傻、我们可能招来更多的麻烦、我们可能对局面失控、我们可能对新情况完全无知彻底不知所措……举个我的年轻的朋友的例子。这位朋友的婆婆比较强势,对孩子有高期望,对小两口的生活有过多的评价和指导,这搞得我这位朋友很不舒服。她说幸好他们不住一起。她的策略就是敬而远之,能躲就躲,少接触为佳。对于她来说,跟婆婆零接触的世界就是她的舒适区。但是这样久了,她知道老公和公婆都有些意见,她心里也多少觉得这不是最好的状态,但她就是无法走出这个舒适区。后来正好她丈夫出国几个月。出于义务,她不得不硬着头皮经常去跟公婆打交道。她后来回想,发现接触多了,婆婆跟她聊很多年轻时的经历,慢慢地,她居然能理解婆婆现在的做法了。她们的关系变得好起来。她跟我说,原来想起要去公婆家心里就打怵,现在这不是个事了。她说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有种突破自己的感觉,这让她觉得很有力量!大概的确是这样。恐惧就像云彩,只是远看时的感觉,等你真的走进去了,它反倒消失了。就好比年轻人想40岁一定是很恐怖的年龄,等你真的40多岁时,你发现不但不可怕,自己反倒是更好的状态。走出舒适区,我们失去的只有惰性,得到的却是全新的经历和感受!如果总是沉在舒适区里,我们的生活就变成了一种“沙发土豆”生活。

 

总结了上面这些,希望对想做出改变的朋友们有帮助。现在都说,为人父母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想起很多年前刚去澳洲时,教我学车的是位说话土里土气、长相十足淳朴的澳洲男人。当他知道我都28岁了还没有孩子时,惊呼起来——当然了他有3个女儿——惊呼的内容是:“你还没有开始生活啊!”。当时我觉得,这如果不算歧视那也是夸张得过分了。现在我想,他这说的是他的真实感受。回想起来,没有孩子时的我简直就是个半成品!带孩子这几年,每时都有各种变化、适应、觉悟、调整、进步在发生。有的时候不禁想,这才一个孩子,就有这么多变化,倘若我有3个孩子,那岂不是要——“逆天”了!后来看到一位美国作家的妻子给丈夫的书写的序,我变得虚心了。他们有9个孩子!她写到:“在把9个孩子抚养成人以后,我才认为自己刚刚开始收获了一些知识……直到我们有了第七个孩子,我仿佛才感觉自己真正成熟了。我最终学会了对无关紧要的事情说不。”这位妻子的序言写的非常好,很显然,如果不是花时间来养9个孩子,她在职业上一定不比丈夫更逊色。但是天哪!制造并且塑造了9个人!有什么职业真的更要紧吗?所以想跟所有的家长朋友们说,只要我们始终在成长、在进步,那么养育孩子对职业的影响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了。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正在变成很多领域的半个专家——我们是半个教育家、儿科医生、名厨、手工艺者、讲故事高手、音乐家、美术家、运动教练、情绪教练、婚恋咨询专家……总之,我们正在进化成一个有着超强能力的新物种!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不敢说自己真的有多好,但如果在每天睡前,我们可以总结:今天,我又有了一些进步!这就足够好了!苟日新,日日新。我们持续地让改变发生,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或许,父母的一大职责正是:让孩子在我们身上看到,一个人是怎样地在成长!

 

罗玲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2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