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父母的行为影响着孩子(上)
总有家长朋友在微博、微信跟我聊孩子。我发现一个现象:有少部分家长,曾经问过一类问题,然后在几个月之后,又问同类的问题。此外还有跟丈夫、婆婆的关系问题。我非常理解大家,家庭关系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善得了的。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是如此,我们一生中,大概要面对的课题只有那么几个。除非我们认真应对了,否则,这些问题就会反复出现,直至被彻底解决为止。而每当问题出现,我们对它做出积极反应,解决掉它,这时,我们就成长进步了。可是,实际情况常常是,我们看到了问题,也下了决心,然后,随着时间推移,事情变得不紧迫了,最终不了了之。问题就这样又隐藏到角落里,伺机而动,蓄势待发。
究竟为什么,有些事情似乎很难改变?
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变化发生,才能切实地进步与成长?促进改变,第一步。相信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改变自己,相信你的改变能对周围有影响估计一些人会觉得这要求太过分了。比如,当出现一些家庭关系问题时,我们容易这样想:凭什么只要求我?这些事情都是因为对方的做法不好!凭什么他们不去改变自己?他平时对孩子什么都不管,我付出一切,出了点问题就来指责我,难道还要求我去反省改变……我们不愿意去改变,就是因为我们常常被这种表面的“公平”给牵制住了,我们被他人的弱点所绑架。古人说,凡事要反躬自省。孟子说的很严格具体:“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就是说,即便你认为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如果结果不好,那么你还是可以继续自省,继续在自己身上寻找提高的空间。古人关于自省的话,我们可以这样重述:选择去改变自己,就是选择不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别人的弱点上,不让别人的弱点来决定你的生活质量。事实也是如此,当你不把关注点放在计较对方的缺点上时,当你选择去改善自己的那一刻,你就变强大了,因为你的自我价值、影响力都增强了。这时,你是在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卷入生活。这时,我们才会真的开始去反思:或许,我当时可以有更好的反应?我应该更多地考虑全局,而不是听任自己的情绪随意爆发?我的语气可以更温和?我还可以从更正面、更有建设性的角度去说?
促进改变第二步
现场的功夫。反思,就已经是事后的时态了。真正考验自己的,是事发现场的功夫。比如,可能我们想在孩子面前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对公婆有更友好的表示,跟丈夫交流时能少些指责抱怨、多一些乐观……可是,等事情真的发生时,我们好像蹩脚的演员,连装都装不出来,一下子就落入旧角色里。有什么办法吗?或许我们可以给自己规定一个提醒的物品,比如戴个特定的手链,每次看到它,提醒自己,要朝某个微小的改变去努力。这样可以帮我们拉开距离去看,保持觉知,看到自己有没有滑回旧的轨道上。另外,有幽默感、有些自嘲精神,这也很有用。自嘲也是保持觉知的一种方式。看到自己处境的荒唐可笑之处,这时我们就跳出来一些了,就更容易摆脱惰性,做出改变。
促进改变,第三步
想出具体的“to-do-list”。列出来我们能做的具体事情吧。我们可能想跟公婆搞好关系,那就想想看,是买点小礼物,还是给他们买点鸡蛋豆油,还是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画幅画?我们想激发孩子爸对父亲职责的热爱,那就记得随时指出他的做法对孩子有哪些积极的影响,记得给他分点“肥差”,记得多多就教养问题向他“讨教”……我们想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那就少熬夜,多锻炼,多调整心情。我们想多学习,那就做好时间管理,自律地刷屏。我们想扭转财政局面,就学学理财、多做预算、控制消费欲望……
总有一些我们可以去做的具体事情!写到这,想起来过去给学生上课时,总有学生跟我聊他们的各种困境:不喜欢专业但是还改动不得;是该出国还是该找男朋友还是该读博,好像几条路互相制约,完全无处可走;要结婚没钱,要去挣钱风险是女友会跑;读研没钱、去工作没经验且学历不够……总之,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的事情,在这些年轻人看来,全是一筹莫展的难题。我当时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觉得都是死扣是吧?现在想,估计的确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难题。我们好像面对一个刺猬一样,无处下手。
罗玲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