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家庭的困境(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
他说:“给人以自信,是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渴求是赞美,特别是来自权威人士或重要他人的赞美。我喜欢关于镜子的隐喻:每个人都要通过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容颜。所以,当能获得赞美时,我们就是从镜子里照见了自己是好的;而当获得批评时,我们就是从镜子里照见自己是坏的。一些人之所以太喜欢批评别人,根本问题是他自身的自恋问题——他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太喜欢批评别人的人,是因为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当他作为镜子时,照见的你也总是不好的。相反,喜欢给予赞美的,也是因为自己从权威的镜子里,照见过自己有多美。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与接纳你,而不给你设置任何条件。条件,就是诱惑。诱惑,即你要达到我设置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不含诱惑的深情境界太高,但其实,哪怕是一些诱惑,只要有深情就好。电影《后天》,讲了一位男科学家,他读书无数,有人好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最初读书的习惯是这样养成的:父亲每次出差前都会扔给他一本书,出差回来就会和他探讨书上的内容。在这个故事中,书不仅是诱惑,也是父子之间建立情感联结的媒介和桥梁。他后来那么热爱读书,其实都是在通过读书感受父爱。在我看来,这是最为深刻的体验之一。如果你不断地体验到什么是深情,你会发现,你的生命力会源源不断地涌出,你会因此变得饱满而丰盛。
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这样三个命题:
自恋,即做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超越自恋和满足别人的期待,体验到联结的深情。用更简单的哲学语言来讲,即“我”要做自己,同时去寻找“你”。而一旦“我”与“你”有全然的联结,那时我们彼此都可以被证明。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在大多数时候,父母这样的权威的期待和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具有一致性。相对而言,自我实现的预言还是比父母的权威期待要更加积极一些。这也是人性吧,毕竟,人本来就是自恋的,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虽然权威的期待很重要,但当权威的期待太负面的时候,我们还是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这份感觉。尽管有那么多来自父母等权威的负面期待,我们还是能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这也是一份成就,并且绝对不容小觑。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韧劲儿的,要为这份韧劲儿给自己鼓掌!无论是权威的期待,还是自我的期待,积极的都好过消极的。积极的期待,是有重要区分的。一些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问,来自权威的太积极的期待,是不是会给一个人带来巨大的压力?答案是肯定的,来自权威的过高期待,自然会带来压力。
积极期待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在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而在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地信任你。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很好的词——“抱持”。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支持包括积极期待,但这里面的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父母头脑里的想象为中心的。父母的期待太高,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比如,我名字中的“红”,是来自父亲的梦。我出生后,他梦见自己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所以我的父母在潜意识深处,对我有着巨大的积极期待。这种期待的确塑造了我,但同时也意味着,虽然他们从没有在意识上要求我去担负起振兴家庭的重担,但这的确成了我的重担。我在深度自我分析和找咨询师做治疗的时候,就觉知到了这个期待有多沉重。
Q:我觉得自己有些低级自恋的倾向,爱抱怨,还总想打压家人,怎样升级自己的自恋呢?
A:如何升级自恋,其实就是如何升级自己的人格。这必须是慢慢来的,其中非常关键的是,观察自己的时候,要有中立的态度。当然,最好是抱持的态度。也就是发现问题时,记得鼓励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如果做不到,找一个能抱持自己的他人,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有条件,找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好办法。我从2014年10月开始,一直在找一个资深的精神分析师做分析,受益匪浅。
首先,心理咨询师,特别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轻易不会给来访者提建议,也不给什么解决办法,只是试着去帮助来访者了解: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你的内心是怎么运作的,有什么潜意识的东西被你忽略了吗?例如,我找我的精神分析师做咨询,有一次,我莫名其妙地忘记了咨询。下一次我们探讨这件事时,他说:“很可能你对我很愤怒,但你没有意识到这份愤怒,于是通过遗忘咨询来攻击我。”我想了想说:“这不可能吧,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对你生气的理由。更何况,我一直都是一个好脾气的人,我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生你的气?”但咨询师还是一句话点破了我,让我发现,我潜意识中一直藏着一股强烈的怒火。我其实有非常容易暴怒的一面,只是这份暴怒,我这辈子一直都忽略它的存在。也就是说,无数次的暴怒,都没有进入我的意识。然后,这份暴怒立即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我对着我的咨询师爆了粗口。而爆粗口的感觉,简直不要太爽。于是,这次咨询我有了两个巨大的收获:第一,我深深地体验到了,不压抑愤怒的感觉有多爽;第二,我充分意识到,我其实太容易暴怒了,我是一个如此不好惹的人。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