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与孩子学会共情(下)

11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父母要与孩子学会共情(下)

 

有一个孩子参加比赛失败了,坐在椅子上哭。他的妈妈坐在旁边一个劲地安慰他:“比赛输了没关系,也不是什么大事。”听到妈妈这么说,孩子越哭越凶,妈妈也越说越起劲:“失败是成功之母,重在参与就好了。”“下次,我们再努力。”小男孩的哭声仍然没有停止。“下次,我们再努力”“不是大事”,说这些话时,妈妈一味想靠讲道理说服孩子,并没有真正参与孩子的感受。虽然这些道理都没有问题,但当孩子陷入激烈的情绪,他是没有办法进行逻辑思考的。在被情绪填满的小脑袋面前,再正确的道理也都苍白无力。“妈妈知道你很在乎这个比赛,但是结果不如意,这让你很难受。没关系,妈妈陪着你。”如果妈妈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一下孩子对赢的渴望和输的恐惧,或许就不一样了。共情不是讲道理,不是对他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共情是感同身受,是“我知道你很难过,但你并不孤单,我会陪着你。”

 

适时,而非瞬时

 

每当看到孩子生气或伤心,很多家长会迫不及待去共情,想让孩子远离这样的情绪。但是,很多时候,要么孩子还没准备好,要么我们自己没有准备好。有一回,我女儿突然发脾气。我很想去抱抱她,可她挣脱了我的怀抱,跑到桌子底下。于是,我静静地在她旁边,陪着她。过了好一会儿,她哭泣的声音慢慢小了些:“妈妈,我停不下来了,你可以帮我吗?“我才抱起她,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宝贝,我们深呼吸,吸-呼-吸……”她努力地配合着,情绪也渐渐平复了。开展共情的时机很重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瞬时”不如“适时”。孩子需要自己和情绪相处一会儿,家长也是。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回,她的儿子从学校回来,情绪有些低落。朋友就说:“你看起来似乎不太高兴。”孩子回答:“老师今天表扬了小明。”朋友说:“老师没有表扬你,你有些失落是不是?”孩子说:“哼,才不要他表扬,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老师。”朋友手头正忙着其他事情,一听到孩子的这句话就立刻脱口而出:“怎么能不喜欢老师呢!”朋友的“批评”让孩子的情绪更低落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当下都是不同的,尤其在育儿过程中,从繁琐生活中抽身,时刻保持对孩子情绪和意识的敏感,确实很难。但共情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听,需要我们认真地感受孩子的情绪,需要去弄清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家长还没有厘清自己的思维情绪,还没有准备好专心地跟孩子共情,就慌不择路地冲进孩子的情感世界,这样就容易情不自禁地对孩子进行评判,就像我朋友那句让她后悔的话“你怎么能……”如果没有准备好,不要急着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有时候,就算什么都不用说,和孩子在一起,陪伴和抱抱他就好。这样能给孩子自己处理的空间,也给了自己厘清情感和思路的时间。

 

多次,而非一次,共情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共情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在情景发生的当下重复很多次,孩子才会渐渐平复。而有些家长尝试了一次或几次,觉得孩子没反应就放弃了,认为没用。我女儿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九点多要去她的朋友果果家,当我们表示太晚不能去时,她立即哭闹起来。孩子爸爸是这样与她共情的:“小鱼,你希望现在就去果果家玩?小鱼喜欢跟果果一起玩是不是?”得到孩子的肯定回答后,爸爸又继续跟她共情:“你不能去找果果,所以哭?”“小鱼好失望。”结果,爸爸的话音刚落,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算了算了,你自己哭一会儿吧!”共情失败的爸爸,失去了耐心,朝孩子扔下一句冰冷的话。我只好搂着孩子,拍拍她的背,耐心地等待了很久,她的情绪才渐渐缓和了下来。其实爸爸前面的共情都没错,只是需要多点耐心,多跟孩子共情几次,效果将逐渐显现。在挖井的道路上,眼看就要出水了,他却扔下了铁锹。确实,与孩子共情太需要耐心,也太需要学习和练习了。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你想要跟孩子共情,靠想一想就可以做到的。我们和孩子是各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和各自真实的感受,了解彼此的“感受”是需要学习的。而能够理解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更是不易。所以,更需要我们反复地学习、操练。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孩子的信息经常有需要解读的密码,他们的问题往往隐藏着担心、烦恼、愤怒、失望或伤心。”与孩子的每一次共情,都是对孩子情绪的一次解码。一次又一次的准确解码,将拼接成孩子心理世界的全景地图。对孩子受伤的感情来说,父母有效的共情无疑是一味急救药。如果父母能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说出他们内心的失望,孩子往往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愿我们都能懂得孩子的感受,更愿孩子能从我们的理解中获取力量。

 

作者:武志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9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