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变得优秀?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让孩子变得优秀?
写在前面的话:我们中的大多数人, 可能都不会有个优秀的“精英儿女”。前几天,发过一篇高晓松对子女教育的文章,中心思想是,成功不可教育,我们需要教育孩子的,是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中也能过得舒服和向上。这对很多妈妈来说,可能太残忍。但静心而想,也许最该调整心态的是我们这些父母们,面对不优秀的子女,我们应该还是爱而不是失望。
有位妈妈,有知乎上提了个问题:觉得孩子不够优秀,有点失望,怎么办?
这个问题提出来,效果是爆炸性的。许多人纷纷跑过去吐槽献策,但这个策一献,才感觉有点不对大头——题主说的不够优秀的女儿,才3岁好吗?3岁的幼儿你就让她优秀,小朋友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连负责搞笑的公号冷笑话精选,都看不下去了,斥责道:凭什么你自己这么普通,却要求3岁的孩子展现惊人的天赋涅?有些人,自己在该奋斗的年纪不努力,在应该学习时、该努力工作的时候消极怠工,对自己的人生极其不负责。后来他们老了,因为年轻时的放纵,被生活无情辗压。所以一旦有了孩子之后,便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自己的孩子之上,让孩子承受那个年纪不该有的期望和压力,只为让自己的后代能获得世俗上的成功,继而改善自己的生活。——骂的倒是痛快了,但这位妈妈的表现,只是一种普遍性的、焦虑心态而已。2016年7月,《经济学人》杂志称,中国的中产阶层有2.25亿人,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可是,大家为什么焦虑涅?
我的树洞里,有个很好玩的留言:
先来说说我的情况。我是农村孩子,通过高考来到北京,私企工作,有套小产权房,家庭年入不少于20万。算是有房有车的中产。但你知道,北京年入20万,就是地道的穷人了。想再买套房,买不起,车子有点破,换不起。在老家,我们是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励志榜样,但我们更羡慕他们,至少他们没我们这么大的生存压力。实际上还处于未起步阶段,只要有点小病小灾,或是工作上出点变动,一切就全完了。我们就象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舢板,生活的小船说翻就翻。问题是孩子,没有丝毫的努力意识,无忧无虑我们也能接受,问题是孩子不愿意读书,不喜欢学习,只知道跟人家比吃穿,买什么东西只看牌子,不是名牌就不要。感觉跟孩子说话真的好累,现在的感觉很迷茫,完全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巴拉巴拉,这位父亲说的,也是一种极度的焦虑心态。焦虑之心,人皆有之。但焦虑至此,就是个麻烦了。
为什么中国人最焦虑呢?
原因或许不止一个,我们只说与我们自身关联度最高、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解决的。——我们有些人,对人生成长的规律,认知不是那么全面。比如说吧,在我们的知识界,仍然按农业时代的常轨,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童年、青年、成年及老年。而实际上,当人类文明进入工业化时代,人生就已不再是四个阶段,而是五个:童年、青年、成年和后成年,以及老年。——这个多出来的后成年,是因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的寿命延长,许多人到了农业时代该辞世的时候,发现自己还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这等于人生凭白多出一个阶段。而当进入全球化时代,中国这边则是城市化狂飙猛进,整个世界财富激增,教育时段延长,人生又多出一个阶段,变成了六个阶段:童年、青年、奥德赛阶段、成年、后成年,然后才是老年。——有些朋友的焦虑,可能是对人生这几个阶段,认知不足。打个比方,人生六个阶段,就好比你参加比赛,要围着跑道跑足六圈。可是你脑壳进水量比较大,以为跑四圈就OK了。四圈跑完你就冲下场去抢奖杯——但后面还有两圈呢亲,奖杯你拿不到,只会有满心的迷茫,与困惑。
人生巨大的心理创伤,都在童年。
许多人,会忘掉童年的痛苦。——心理学告诉我们,你心里的创痛越强烈,遗忘程度就越高。而你遗忘的越是彻底,成年后遭遇到的麻烦就越多。童年最大的痛苦,第一是被强迫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要花几年的时间,于巨大的羞辱中学会起夜,而不是继续尿在床上。第二个是试图控制这个世界的努力失败失败再失败,孩子们会发现,他们甚至连强迫父母留在身边都做不到,从此对这个世界,产生出巨大的恐惧与失望。许多人认为,青年比童年懂事——恰恰相反!
从3岁到9岁,孩子的认知力不断成长,能够表达自我,学会克制——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会有一个巨大的智力回潮,年轻人的智力,会普遍性的跌落回9岁以下。也就是说,人生第二阶段的青年时期,是个智力跌停板,重返婴幼时代。为什么呢?这个,大概是青年时代的认知,并非是内心的智慧,只是无奈屈服现实。所谓的理性,不过是强迫性的克制。但青春期体内化学激素分泌,会摧毁年轻人的强迫与克制,内心的野性不被允许,就只能退回婴幼状态,以求自保。——在农业时代,是没人理会年轻人成长阶段的苦痛心灵的。孩子长大了,给你把锄头下地干活,不好好干就打死你。只要学会锄禾日当午,就可以干一辈子。但现在,技术工种进入短命时代,一招鲜,吃遍天的美好时代早已结束。学校里学到的那点东西,还不够一个早晨用的。这个时候,就多了个奥德赛阶段。多了个,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心灵漂泊找到自我目标的阶段。
我们对孩子的焦虑,不过是内心迷茫的外部投射。——要记住,你人生的成长,是六个阶段而非四个。如果年轻时没有经历过迷茫,40岁上下必然会陷入惶惑。之所以惶惑,只是因为你以为人生赛事,该结束了,但实际上不过是刚刚开始。——永远不要说自己老了,就这样了。相比于你的孩子,你拥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有着厚积的资源人脉,对人性的认知也更深刻。这么丰厚的资源你弃之弊履,却往蠢萌孩子的背上一趴,让还处于人生奥德赛阶段的孩子背着你,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儿?——做为男人,20岁要野,30岁要浪,40岁智慧,50岁温和,60岁进入后成年,70岁再创业,80岁再嗨一轮,90岁按倒80岁的小屁孩暴打。做为女人,20岁活青春,30岁活韵味,40岁活智慧,50岁活坦然,60岁人生开始,70岁再创辉煌,80岁依然绚丽,90岁私奔,拐走80岁蠢萌女生的男盆友。生命的长度不由我们决定,但生命的质量,绝不可以低下。——把孩子的还给孩子,3岁的孩子满心恐惧,6岁的孩子猫狗都嫌,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寻找自我。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活出自我,也给自己机会,只为自己而活。这个世界,永远不会完美。但真正的焦虑,却是源自于内心。对他人的过高期望,多来自于童年创伤的遗忘。只因为忘却了自己的成长之难,才会对他人的解读失之轻率。张爱玲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生命的感受,源自于心灵的累积。所经越多,心越淡然。所行越少,必生焦灼。苛求之举,不过是迷乱之心。伤之情,无非是短识杂绪。激情的时代昭示着永远的错乱,需要你明晰双眼,把这个世界、和你人生漫长的路径看清。拥有未来的人,才会真切的活在当下。正确解读生命的人,才会以沉静平和之心,享受波澜起伏的快感。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