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焦虑孩子变得不焦虑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让焦虑孩子变得不焦虑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和自信力,这两者来自被关爱和被悉心照料的感受。从描述中可以看出,题主是有这方面意识的。较之忽视、粗暴打压、甚至虐待等育儿禁区,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极端:父母想把自己的宝贝彻底保护起来,而这只能让孩子更恐惧、更胆怯。最好的做法是既要呵护他们,也要让他们经历挑战。
在我们更详细讨地展开问题讨论前,不妨认识一下「焦虑」:
焦虑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人在心里感到害怕,但是却无法自由地将其释放出来。焦虑是一种折中的妥协:既不是恐惧情绪的纯粹爆发,也不是毫无担心的泰然状态。我们可能会问自己:天真幼小的孩子,也会焦虑吗?答案是肯定的,婴幼儿也会有焦虑反应(看不到妈妈、置身于陌生环境、与看护人分离等),或者说不同程度的焦虑原本就是人类的正常情绪反应之一。伴随孩子成长焦虑的,常常还有「父母的担心」,担心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有时候更是必要的。要想更好帮助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自己学习儿童心理知识,并做好心理建设。
一、「孩子的社交实践」:冲突是成长和锻炼的机会
孩子是从零开始探索世界的,在人际关系中,他们也需要适宜的环境,进行渐进的观察、试探、融合、调适等学习过程。
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有四个发展里程碑:
1、独自玩耍(0-1岁)
完成头几个月与母亲的共生期后,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开始渐渐注意到外部世界
2、平行玩耍(1-2岁)
知道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开始有自主意识;与其他小伙伴在一起时,会互相观察、模仿,但还不具备真正双向交流的能力
3、联合玩耍(2-3岁)
开始与小伙伴有简单的交流,同时学习简单的冲突解决
4、合作玩耍(3-4岁)
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学会相互合作
题主的孩子6岁,已经到了合作玩耍阶段,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我们看看在与其他小朋友互动时,孩子有哪些交友观察和交友策略:
1)小朋友为难她、或让她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时,孩子不敢拒绝,因为害怕对方小朋友很凶的样子。
她能够读懂对方的表情,并察觉自己真实意愿和感受。
2)孩子以送小朋友贴画的方式,使对方不为难自己。
她思考后采取了回应策略:送对方玩具以表达友好。这可能只是他们众多试探中的一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进行非常复杂的「社交试验」:结盟、背叛、友谊、发号施令、执行命令、结成小群体等等。我们把虚线中的每一个词都多嚼几遍,体会一下这些词汇背后的力量。然后想一想我们的童年吧,记忆中踢沙包、跳皮筋等游戏中,是否也充斥着「我不和你玩了」「不理你」「我们不和他玩」「你不讲信用」……孩子与孩子的世界不仅有友爱和合作,也有冲突与争执,因为他们不虚伪,毫无掩饰,所以闹起来很凶,忘记得也快。更多时候,这是他们之间的游戏。想一想小狮子打架,有时候会见血,但并不真的下死手(他们也不具有成年狮子的杀伤力)。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