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渴望父母不做什么

1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渴望父母不做什么

 

孩子更需要父母“不做什么”曾老师说过:一个好妈妈与其说知道怎么跟孩子打交道,不如说知道应该不对孩子做什么。他提议出一本书,论述有哪些事不可以对孩子做。

 

曾老师的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现代父母普遍对孩子做得太多;

 

二、是“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有难度。

 

懂得“做什么”,是进攻型父母

 

我陪孩子做沙画。我发现自己只要坐在他旁边就忍不住各种“作妖”:“你这个怎么这么撕掉?扯烂了!”“你这样会浪费掉很多绿色沙子的,你应该……”“嘿,到处都是沙了,能不能注意点!”除了balabala,有时还心急如焚地伸手帮他拨这弄那,生怕他的差错搞砸了整个作品。对此,孩子要么否认:“不是这样的!”要么命令:“你不要说话!”要么逃避:“我不做了!”在这件事中,我就是典型的进攻型妈妈,以保卫孩子疆土的名义,不请自来,攻陷孩子的疆界,进驻自己的思想大军。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要么奋力反抗,要么萎靡退缩。

 

 懂得“不做什么”,是防守型父母

 

我家孩子在外和同伴奔跑玩耍,被同伴不小心绊倒了,趴地上大哭。同伴的家长非常内疚,先是责怪她的孩子:“都叫你别跑那么快”“还不快说对不起?”之后还安抚我家孩子:“不哭了,我回家教训某某”“快起来看看哪里伤着了”“要不要擦点油?”对于同伴家长对她家孩子的各种斥责,以及对我家孩子的各种安慰,我家孩子似乎都没有听进去。一方面,我家孩子还沉浸在伤痛和哭声中无法自拔;另一方面,如果他听进去了,心里会认为这件事错在同伴,会报复同伴,但结果没有,他哭完爬起来后继续跟同伴嘻嘻哈哈。在孩子大哭的过程中,我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蹲在他旁边来回抚摸他的后背。相对于对方家长,我认为自己的反应还是比较节制的,至少我的轻抚并未打断孩子对伤心的沉醉。相比做沙画的例子,我在这件事中更能收敛自己的言行,守住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疆界,懂得“不做什么”,充当了防守型父母。

 

 防守,不代表看不见

 

通过以上对比叙述,你应该感受到我比较偏向于防守型父母。你或许会问:做防守型父母,会不会忽略了孩子?不会,因为防守,不代表看不见。“不做什么”代表外在言行的节制,但不代表我们的心域停止运作。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恰恰是言行上的节制,才有助于我们积攒更多心域运作的能量。而与其将能量耗在对孩子“做什么”上面,倒不如花在消化自己内心的焦虑以及共情孩子的感受上。“不做什么”,恰恰是父母对自己焦虑的看见和接纳,这样的父母才能成为更好的容器,去容纳孩子、看见孩子。试想,假若陪伴孩子做沙画时,我发号施令前停下来,觉察自己内心涌动的焦虑,共情孩子此刻升起的专注,将会避开一场亲子之争。假若那位家长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内疚且不强加于孩子,也必然看得见孩子沉浸伤心中且不愿被打扰的心情。

 

 如何“不做什么”?

 

首先,当我们想做点什么时,先停下来琢磨一下我们这样做背后的目的。你或许会发现,过快过于激烈的反应可能是用共情来掩盖自己的焦虑,并非是对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接纳。其次,守住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疆界,提醒自己,孩子是孩子,我是我,我共情孩子的情绪,但我无需对孩子的情绪负责,所以我也不需要通过努力做什么去弥补我的歉疚。最后,多些无声的陪伴,少些虚弱的安慰。当我们不再balabala的时候,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关照自己的焦虑和读懂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安慰”,孩子不会买账,而且很容易演变为二次伤害。市面上有许多主题诱人的育儿课程,“轻松父母”“一招搞定熊孩子”云云。做父母不容易,轻松谈不上,但做个“防守型”父母,还是有盼头的。你觉得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6-3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