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嫌弃的我的一生(下)

1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被父母嫌弃的我的一生(下)

 

朋友讲过一件小事。朋友是旅行达人,喜欢旅行,每次旅行,她到一个地方,都会跟妈妈报平安,还会把自己遇到的奇闻逸事分享给妈妈。但是,这个行为已经逐渐终止了。因为,每次当她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时,与她开心激动的情绪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妈妈的唉声叹气,丝毫不为她高昂的情绪所动,永远都在重复同一句话:多危险啊,出去干嘛去,在家呆着多好。永远都在过度担心的妈妈,对于他们而言,任何“未知”的情况,都是“坏”情况。如果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的担心,不仅仅是通过言语,而且还会通过自己的感受、行为、氛围、情绪,全方位传递给孩子。就好像给孩子下咒语一样。

 

 情感隔离的妈妈

 

有这样一种父母:他们对孩子很好,但是,却并没有什么感情。不是他们不喜欢孩子,也不是他们不心疼孩子,而是,他们自己就没有发展出情感的功能。他们自认为对孩子非常疼爱,在尽职尽责方面,没得说。但是,就是没有“真情实感”。我的一位来访者和妈妈感情比较疏离,从初中起,常年不在一起生活,相处机会寥寥。TA说,有一次,TA对妈妈建议,双方要多在一起相处,以增加感情。妈妈的回答是:亲生的,需要培养什么感情?但是,人是有情感需求的。因此,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情感需求因为长期缺失,人会麻木,心理会匮乏。成年后,他们同样也学不会和其他人去发展情感连接,在人际关系方面,会有种种问题。

 

脱身: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现在的你是自由的这里,没有人需要被批判。因为,这里面,很可能没有任何人是故意的。父母的所有这些,不过也只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成长环境、他们被教养和对待的方式酿成的结果,一代一代,传下来罢了。这往往也是让我们除了一声叹息之外,再也无以言表的原因。如果遭遇了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或者几种情况,任何的纠缠、批判、歇斯底里,都只能让这一切,固化成为一个“双输的局”。我们困顿其中,越陷越深,将永无脱身之日。我有很多主诉原生家庭问题的来访者们,都会一再沉溺于父母小时候对待自己的种种问题、情绪和感受中,无法脱身。他们一再地描述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发生这些事时,自己的感受。那确实痛彻心扉。只是,这些事就是发生了。不公平吗?是的,也许不够公平,但是,即便不公平,它也发生了。我们在当年缺失的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和爱,这个缺失,在当年已经发生了。

 

和解,也接受和解不了

 

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到最后的答案,都会落在“和解”的基调上。这当然是我们的理想状态。但是,生活的现实中,圆满难求,遗憾总有。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那么幸运。和解,需要双方的努力,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具备和解的能力。如果遗憾注定,“和解”是此生都不能发生的奇迹,我们仍然要接受这个事实。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不强迫自己和解,接纳遗憾的发生,其实,也是与自己的一种和解。

 

不要沉浸在过去

 

对于过去,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适度而充足的讲述、表达、宣泄和哀悼,是必要的。但是,沉浸在过去中,永远不能自拔,就并非必要。过去的一切,无论再难以放下,我们仍然要让自己不断地回到当下,回到现实,回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尝试开展新生活

 

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别忘了,现在的我们是自由的。不要放弃自己现在“为所欲为”的权力。把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去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以及未来的规划中,并且去努力实践。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再次面临各种“原生家庭魔咒”。这个时候,再从向前看的目标与现在的差距中,不断地返过头去处理影响着我们向着目标前行的影响因素中,涉及到原生家庭的这部分。前行,才是我们回过头去处理问题的动力,而不是执着。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6-3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