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中)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如何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中)

 

理性引导策略之二:接纳孩子情绪

 

处理不当行为的最佳办法之一是帮助孩子认清情绪和行为的分别。接纳各种情绪的意思是在理性引导中,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气、难过、恼火都没错,但是认同他的感受不代表接受他的行为。也就是,“你可以想所欲想,但是不能为所欲为。”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是即使我们必须对孩子的行为说不,也不能轻易否定他们的感受、想法。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这样说:“我现在完全能明白你对哥哥的讨厌。我小时候,也经常对自己的姐姐有这种情绪。但是对哥哥大吼‘我要杀了你’并不是我们与他人交往时该有的样子。生气没关系,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情绪表达办法吧。”也就是说,即使你对行为说不,也要对感受说好。如果我们不辨明、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又或者如果我们暗示说他们应该抑制自己的情绪,或者他们的情绪“没什么大不了”,很“愚蠢”,那就是在说:“我对你的感受不感冒,你不应该拿它来与我分享。你应该将那些情绪积压着。”

 

设想一下这会给情感关系造成多大的冲击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将不再乐意与我们分享他们内心的体会!这样一来,他们越来越无法充分参与有益的情感关系和互动。当我们真的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时,他们的叛逆性就会得到调节。等他们终于回到理性的状态了,就会有能力管好自己,听进我们的话,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而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去贬低它或者试图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开来,他们就会在高涨的怒气之下行事,并且更容易情绪崩溃或者封闭情感。所以说在管教互动中,我们得接受孩子的情绪,要让他们深信,即使我们正在教导他们区分行为的对错,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也始终会受到认同和尊重。如果孩子能从进行理性引导的家长身上感受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更加愿意去学习家长教导的东西,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管教的总次数会渐渐减少。

 

理性引导策略之三:就事论事,不要说教

 

许多家长在孩子做了不乐见的事情时,往往爱进行批评和说教。但在大部分管教情境中,这些反馈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反而应该只是简单地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孩子们会很清楚我们在说什么 …比如,对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我们可能会这样说,“啊,你把那些卡片丢得到处都是,这个游戏下次就玩不起来了!”对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说,“我看见餐桌上还有盘子呢”或者“你对哥哥说的话听起来挺刻薄的”。我们只需叙述所看到的东西,就可以与孩子开始对话,打开合作的大门,并对其进行更好的教导,其效果绝对好过马上训斥说 “别和你哥哥那样说话”。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即使是年幼的孩子,在大部分时候都已能区分对错。孩子不需要家长告诉他们别做错事,他们需要来自家长的理性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儿,这样他们就能自我纠正。你当然得教育所有孩子,尤其是年幼孩子区分好坏与对错。但是再重申一次,简单、清晰、直接的信息会比冗长而解释成分过多的信息有效得多。“约翰尼觉得该轮到他玩秋千了” 传达的意思与 “你应该学会分享” 并无根本上的不同。但前一种表述与后者相比有一些明显优势,因为它更就事论事,不带指责。

 

理性引导策略之四:让孩子参与管教过程

 

说到管教时的沟通,家长的传统办法就是交谈,而孩子所能做的就是倾听。然而,管教是可以做得更加尊重孩子,更加有效的,家长和孩子完全可以进行一段合作、互惠、双向的对话,而非一厢情愿地长篇大论。设想你8岁的儿子开始大发脾气,因为他姐姐已经可以去玩了,而他看到自己“作业没做完,啥也不能玩”。懊丧之下,他把你最爱的太阳镜扔到房间那头,摔破了。而当你已冷静下来,并与儿子建立了情感连接的时候,你打算怎么与他讨论他的行为呢?

 

传统的办法是给他讲一番长篇大论,说些这样的话,“生气没什么,每个人都会生气,但是就算在气头上,你也得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不应该弄坏别人的东西。下次你生气时,记得找一个合适的方法来排遣那些强烈的感情”。这种表述风格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没有,完全没有。实际上,它对孩子及他的情绪满怀同情和有益的尊重。但你是否看到,它本质上还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交流?你在传授重要的信息,你的孩子正在接收它。不如邀孩子一起,进行一种相互协作的对话,让他去考虑要怎么做才是对当下情况的最好处理。也许你可以从这个策略开始,简单地叙述你所看到的,然后要求他做出回应:“刚刚你生气了。你一把抓起我的眼镜,把它丢出去了。这是怎么了?”他多半会重回恼怒的状态,说些这样的话,“我就是很生气!”然后你可以简单地叙述下去,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语调(表达的方式真的很重要):“然后,你就把我的太阳镜给扔了。”此时,你可能会听到他这样说,“对不起,妈妈”。这时你可以进入对话的下一阶段,明确地将重点放在教导上:“我们都会生气。这不是错。但是下次生气时你该怎么做?”你甚至也许可以微笑一下,来点他能领会的小幽默:“除了弄坏什么东西之外还有什么办法?”于是这场对话就可以继续下去,你可以继续问些问题,帮助你年幼的儿子思考诸如共情心、互相尊重、道德观以及控制强烈情绪之类的问题。作为一个绝妙的方法,将孩子纳入管教讨论当中还可以纠正那些你们家的“老大难”问题。比如,孩子花太多时间打游戏,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管教方法也许会让你冲进客厅宣布:“这些天你花了太多时间在电玩上!从现在开始,一天不能玩超过15分钟。”

 

可以想象一下你会收到什么样的回应。不如这样去说:

 

“我知道你最近电玩打得很多,但是这样不太好。电玩让你把功课落下了,并且我想你也应该在其他活动上花点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提出一个新方案来。对此你有什么主意吗?”在你提出要削减孩子面对屏幕的时间的那一刻,他很有可能会直接抗议。但是你要就这个问题与他进行交谈,他们就会投入这段谈话当中,去判断该给自己设定什么样的行为界限。你可以提醒他们做出最终决定的还是你,但是请让他们明白你在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你尊重他们,想要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和愿望,并且相信他们有能力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即使他们并不喜欢你做出的最后决定,也会明白至少自己的意见曾被考虑过。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6-2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