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如此的烦恼?

1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他,为何如此的烦恼?

 

案例介绍:从一名研究生的困扰折射她和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一天,一名刚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因学习困扰来求助。她说,现阶段课程要求学生本人自己挑选题材进行实验和课题练习,但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是好,找不到题材,选择困扰,又不敢向导师提出困难,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她感到焦急了,急得哭起来了,深感苦恼。伴随心情沮丧,无力、无助感和孤独感。

 

我再问她伴随有这种感觉时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在本科时也发生一些事情让她感到困扰。当她到实验室准备实验时,当她发现座位都满了,没有自己的位置时就有这种感觉出现;当学校开公开大课时,当迟到发现座位都满了,找不到位置时,就有这种感觉;当需要单独处理一些事情感到困难时,就有压迫感、忐忑不安,难过伤心,空虚、无助无力感。这种感觉越来越厉害和严重了,让她感到非常痛苦。这是由于她的独立生存、适应能力的缺失,不能适应环境和应对困难而产生焦虑。她的个性内向、自卑、没自信没主见、嫉妒、安全感低。她的适应生存能力和人格的形成跟她的童年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跟原生家庭功能不良父母的关系有关。她早年跟母亲关系是疏远、疏离的,跟父亲关系是牵缠、受控的。跟父母关系的过度疏离和牵缠影响了她的人格的发展和自我成长。她跟母亲的关系。在她童年回忆中,没有跟母亲呆在一起的印象。只记得她七岁时,弟弟出生了,母亲和弟弟搬到远房亲戚家住。所以她从小就不懂得怎样去打扮自己,不懂衣服的颜色怎样搭配,母亲从来就没有跟她疏过头,连第一次来月经母亲也不知道,总之,从小跟母亲的关系就是隔离和疏远的,感觉母亲忽视、忽略了她。而且早年父母之间的关系带给她的印象总是吵吵闹闹的。母亲对孩子的冷漠、身体、言语和情绪上暴力相向,使其母婴关系的疏离,分离的代价是巨大的,那就是产生严重的丧失感,不存在感。当丧失迫在眉睫时真实出现时,会引起焦虑,但丧失是永久存在的,焦虑、对抗就变成沮丧和绝望。就好象这个女生在应激状态下,潜意识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她不仅感到寂寞、伤心,还会感觉到自己需要负上责任——“都是我不好,我把妈妈赶跑了”,她感到无助——“无论我做什么,妈妈都不会理我的,她都不会回来的”,感到绝望——“所以我将永远是这样了”,感到自己不可爱——“一定是我那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不值得人爱了”。母婴关系这种疏远,从心理上她感受不到母爱,她的心理发育是不成熟的,面对应激时,潜意识让她感觉到与早年似曾相识时,行为上退行到固着点。

 

案例分析:她跟父亲的关系。在她童年回忆中,对父亲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感觉是父亲的控制,有种被抱得紧紧的那种窒息感。从小父亲总是大小事情都替她包办的,永远代替她去完成本该自己要做的事情,比如,小学时候学校发的书本,也是父亲抢着帮她去领的,家里大小家务也是父亲抢着做的,家长意思你只顾读好书,什么事情都由大人负责好了。所以,大学的专业也是父亲选择的。在她记忆中,她的一切一切都被安排好了,被选择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没有存在的积极意义,没有被尊重。这是一种包办型的溺爱。溺爱是一个爱的陷阱。父亲以爱的名义摧毁了孩子的感受,没有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不懂得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这种溺爱潜意识只是满足了家长自己的需要,这种牵缠控制着孩子,导致孩子的个人成长受阻,使孩子的能力发展被抑制或者受挫。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缺乏自我,她只是包办式父母的简陋复制品,这种结果将是毁灭性的。——《本文转自上馨心理新浪博客》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5-0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7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