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情绪(下)

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情绪(下)

 

案例介绍:潇柏今年3岁了,在幼儿园上学。妈妈说潇柏是个很敏感的孩子,记得有一次,潇柏的板凳被别的小朋友坐了,零食被别的小朋友吃了,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拿走了,潇柏觉得好委屈,带着哭腔过来找妈妈。妈妈认为小孩子打打闹闹很正常,就没有给予理会。过了一会潇柏双手掐着小腰,走到妈妈面前说“我很不开心,很生气,很想破坏”。妈妈哭笑不得的回应道“去吧,支持你”。潇柏想了想,眼珠子转来转去也不知道想干嘛,坐在书桌前发呆。又过了一会潇柏站起来,大吼道“我心里很委屈,好想哭”。这时妈妈才意识到孩子需要心理安慰,她抱起潇柏,轻轻拍拍他的头说“那么我们一起破坏枕头吧”。潇柏点点头,跑到床上拿下来一个抱枕,妈妈忽然感觉他似乎很委屈,又流露出怪怪的傻笑。妈妈回忆,潇柏的情绪很不稳定,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不开心,易怒、烦躁。妈妈以为自己做的很好了,但却远远不够,没想到潇柏那么依赖妈妈,很在乎妈妈的关注。

 

案例分析:家长定义的“破坏”与孩子不同,所以关于“破坏”枕头这部分,希望换成“打枕头”,毕竟“破坏”形容词绝大多数属于贬义词。家长的引导要注意方式,尤其是占的角度和立场,越说“破坏”枕头,可能孩子越不敢打枕头。如果孩子说我很生气,这往往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如果孩子说我要破坏,这往往表达的是一种态度。家长不能只安慰生气这部分的情绪,而忽略孩子想破坏的态度。当妈妈让孩子破坏枕头时,孩子的笑似乎验证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妈妈终于有回应了,她感受到我的情绪”。

 

案例建议:无论是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当表达自己很生气,要去做什么的时候。只要有表达,问题基本解决一大半。孩子虽然只有3岁,但看上去很成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其实,孩子真正目的,不是实质性的搞破坏,而是让妈妈关注他。对于家长常常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由于孩子精神需求缺乏,而影响心身发展也是常见的。比如近几年的青少年厌学心理,已经越来越多了,家长焦虑的想让孩子接受心理帮助,但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配合。偶尔遇到把孩子骗过来的,初次与心理医生见面, 孩子内心非常抵触,怕自己的秘密被我看穿,并告诉自己的父母。所以前二十分钟,孩子只谈自己不喜欢医生的感受,不会说太多其他问题。我并不着急,孩子不讲事实,只会回应他“你是信任我的,不然也不会说这么多的话。我可以用自己人格担保,你所有说的话都是秘密,咱们可以签保密协议”。有些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很快就愿意和我沟通了。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12-3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