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

6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我不结婚,不欠谁一个解释

 

之前她参加《开讲啦》时,主持人介绍她为“女科学家”,颜宁随即反问道,“其实我对‘女科学家’这个说法,是拒绝的。为什么女科学家前面一定要加个‘女’字呢?”在节目中她也强调了女性的独立,称:不为悦己者容,为自己容。颜宁曾痛心地分享过一个自己带的女学生放弃读博选择去工作的故事,这个学生非常优秀,很快就要出成果了,仅仅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女孩萌生了“我以后年纪大了就找不到工作”的念头。最后,尽管颜宁四次挽留,学生还是离开了。但事实上没过多久,这位学生之前的项目论文就发表了。她本可以顺利博士毕业,却从此脱离了自己很有天赋的科学世界。

 

有一回学院面试博士生,颜宁的男同事问硕士女孩:你现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将来怎样平衡家庭和科研?颜宁立即打断了谈话,跟女孩说可以不用回答这个问题,然后当场质问那位男同事,你们为何从来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从那时起,颜宁开始关注女科学的“问题”, 开始参与支持青年女科学家的各种活动,她在组织学术论坛时会要求女性演讲者的比例不低于20%。颜宁在权威科学类微信公号“赛先生”作为轮值主编期间,推出了“女科学家去哪儿了”专栏,为大众介绍了一批优秀的女科学家。颜宁曾说自己努力的意义就是不被外物绑架,从这个层面上讲,她实现了个人理想,无意回应任何有关她未婚、从清华“出走”到普利斯顿大学任教等人生选择的质疑,坚定地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让个人的努力在科研的世界“永生”。然而颜宁这样站在金字塔尖的成功女性只是少数,我们确实要问:女科学家去了哪里?

 

有人统计过,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女性获奖人数不足3%。前不久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著名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在致辞中谈到了日本高校中女性教师占比率低的社会现象——这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我国女博士生仅占比38%左右,可想而知在高校任教、独立带领科研团队的女学者比例只会更少。难怪颜宁在瑞典的学术会议上看到半数的女性参与者会感到惊讶。是什么阻碍了女性在科研上的更进一步?答案可能在玄妙的应届博士就读年龄大多在26岁~30岁的“黄金”生育年龄。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学生读博期间不能生育,但明里暗里对女性的束缚一直存在。公开报道里,导师不支持女学生在读博期间怀孕生子的消息屡见不鲜。再加上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恐吓式洗脑:女人年纪大了嫁不出去,女博士不好找对象,女人事业太成功不好嫁……让不少女人自己先怯懦地收回了向前一步的勇气。这真是一场悲哀,就算是在博士这种纯拼智力和努力的层面,女人们到头来还是未能打破家庭、社会对“女性”有如公式般的人物设定。在人生向上拼搏的路上,无论是高知女性还是“普通”女性,面对的其实是同一块玻璃天花板——被繁殖义务拖累的人生追求,以及同一块绊脚石——相夫教子打点家务的“天职”。

 

萧红曾感慨,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多少年过去了,摆在天下女人面前的,仍是放在天平两端的事业与家庭,能在动态中保持平衡、没有一端垫底就已然不易。不能说颜宁的成功得益于未婚未育,但独身没有家累显而易见地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精力和时间,能够用于科研与个人兴趣。那女人真的要不婚不育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吗?某种情况下,答案是肯定的。除非,得到家庭和伴侣的全力支持。比如屠呦呦有婚育,但她家中的大小事务基本由先生老李全包,全力支持她的事业,军功章的确有老李的一半。然而,找到这样好老公的难度不亚于嫁入豪门。屠呦呦有多稀有,她先生就有多难得。女性想要向前一步,自身的勇气与决心是先决条件,父母的认可、婚姻队友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尊重都是必备条件,少了哪一环,那翅膀仍是纸糊的、行李仍是笨重的。我们无意鼓吹女人必须义无反顾地冲事业、不婚不育保成功,也无意迎合女人应该退回家庭相夫教子的论调,我们需要的只是多一点认同和支持。家是两个人共同建立起来的,孩子需要两个人生养教育,男人女人都可以在工作与家庭中来回切换。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12-2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