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听话”并不是好事

13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太听话”并不是好事

 

我们总觉得,谁家要有个听话懂事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简直就是开了大奖的人生赢家。但如果成为“乖孩子”,代价是每时每刻都在紧张别人的看法、不开心也没有朋友,你还会觉得这是件好事吗?还会觉得,这样的“好人缘”是成功的吗?最近天才少女蒋方舟,这个集乖巧、优秀、成功于一身的“别人家的小孩”登台发声了:这样的“好性格”是自己28年来最大的“弱点”,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一点都不快乐!从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眼中“乖小孩”真实的另一面:处处小心翼翼、以他人感受为先,太过在乎别人的看法。但一味的迎合讨好,换来的却是被人一再孤立——因为这样的失去自我的“讨好”,和任何人都无法建立真实的关系。

 

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少。

 

越是小时候乖巧听话的小孩,长大后在自我这件事上越迷茫;反而那些小时候调皮难管的孩子,更懂得怎么掌握自己的人生。我们眼中的“模范孩子”、“乖孩子”,是怎么出现了这么反差的局面的?由微课传奇app冠名播出的《超级家访》,节目组特别邀请学生、家长代表以及三位知名教育专家坐镇演播室。通过情景剧分析、学生代表针对亲子之间的种种问题展开讨论。

 

专家简介

 

想一想,“你要乖,这样妈妈再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你再这么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噢!”这样的话,是不是在每个家庭都经常出现?对于孩子来说,“不听话”意味着“不要你”;“表现好”才对得起“爸爸妈妈的辛苦”。亲子关系变成了一种背负压力和代价的交换,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因为觉得:有一点点做的不好,自己就是罪人。另外在有些时候,我们也在有意无意的教孩子去“讨好”别人:“背一首唐诗给叔叔阿姨听,你最棒了!”、“在幼儿园一定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不然老师不喜欢你了。”这些靠父母引导一开始就尝到了甜头,“社交早熟”的孩子又怎么能独立发现自我边界、肯定自己?越成长,他们越难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除了迎合讨好,他们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世界。

 

中国有多少父母是“人肉包子妈妈”?

 

一位妈妈带着两个男孩子吃饭,两兄弟争一个小玩具,妈妈说:“你是哥哥你就让给他。”

 

哥哥说:“为什么我要给他?”

 

妈妈:“因为你比他大。”

 

哥哥:“那我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因为我永远都比弟弟大。”

 

妈妈火了:“你要是再说话,不听话,我就让那个阿姨把你剁了,做成人肉包子。”

 

这个故事后,有一个词火了“人肉包子妈妈”。

 

“人肉包子妈妈”的深层理解是什么?

 

就是为了免去麻烦,扼杀掉孩子所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日常生活中,说要把孩子剁了做人肉包子这种偏向凶残的回答比较少,但“你要听话,要乖,妈妈才爱你”的对话场景无处不在,父母们为了“省心”无所不用其极。例如我们小时候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无非就是垃圾桶捡的、河里捞的等等,上一辈人很少会告诉你:“你是从我肚子里出来的。”因为后面孩子会问:“我是怎么进到肚子里去的?”孩子的天真和想象力,能问你一整天不停歇。这个时候,妈妈们一般会发火——“别吵了!一点都不听话!”中国父母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把孩子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就是最省心的。中国父母都认为自己教育不好孩子是因为“too busy”,其实是因为家长们“too lazy”。

 

什么是听话?

 

我们用了最省心的方式去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来保全自己的自由和时间。关于“听话”这件事,没有人认为,“听话”是孩子长大以后的重要品质。已有太多的研究和经验观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太听话的孩子,更有可能长大后没那么“出息”,更有可能养成软弱的性格,更有可能在学校被人欺负,更有可能长大后缺乏责任感,更有可能长大后缺乏创造力

 

但是,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其实无可厚非。没有人愿意每天的作息被熊孩子打乱,没有人愿意上了一天班后还要和孩子战斗。《超级家访》是2019年山东教育卫视倾力打造的纪实类亲子互动教育节目。节目围绕“家庭教育”为主题,通过记录的方法,拍摄亲子互动VCR,实现“家访”。邀请“受访家庭”和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一起讨论交流,最终专家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家长制定适合孩子的家庭规则,为孩子提供一套完整的成长规划,帮助孩子快乐成长。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翅膀,而这些翅膀都是父母们剪掉的,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翅膀可以方便自己管理,不要满天飞,把自己追得累死。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父母又会怪孩子“你太弱了,让我失望”。

 

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育者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是的,我们犀利语言里,冷眼轻视中,批评指责下,那一个个美丽的泡泡童话世界就变成了现实的肥皂沫飘洒在空中,没有了海市蜃楼温情梦想,只有了冰冷的残酷现实。警惕地说“听话”二字,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孩子把翅膀长得更大。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9-12-0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