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孩子的模仿能力(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揭秘孩子的模仿能力(上)
觉得有趣
小严偶尔不小心把妈妈画画的颜料打翻在桌子上,桌布登时变得五颜六色,小严觉得又新奇又有趣,他拿起剩下的颜料,兴奋地开始满屋的“涂鸦”,墙上、地板上甚至床单上,全部都留下他“作画”的印记,他的小手、身上的衣服、小脸蛋,也都五彩斑斓。孩子这个时候行为的准则就是:我做我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是没有什么顾忌的,只要是他觉得好玩的、有意思的事情,他才不管会有什么后果呢!因为和父母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为了满足自己,让自己玩得开心,孩子往往就犯了错。
父母对策
孩子并不能意识到他的所作所为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父母的苛责无济于事。可以给孩子说明道理,找到折中的方法让孩子玩耍,并从孩子的玩耍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这才是聪明的父母会选择的方法。
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想弄明白孩子为什么破坏、总闯祸,就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面对小小的破坏大王时,父母就不会不知所措了。如6~7个月的时候,孩子渐渐地对两个不相关物品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对瓷碗掉在地上会碎、牛奶会被地毯洗吸收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也总想亲自动手体验一番。1~2岁的时候,大脑发育的日渐成熟,让孩子渐渐明白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也让他兴趣浓厚地开始探索事物发生的过程,如按下开关电视会打开,按门铃会有响声,这些让孩子很惊奇,所以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实验。孩子的行为是他思维的体现,在他将家里弄得一片狼藉的时候,他并不是故意要激怒家长,这只是他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小意外。当然,这些层出不穷的小意外时刻考验着你的耐心,不过发火可不是明智的选择。
了解孩子发展,给予练习的机会
相信许多父母都知道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总有着一个值得探讨的涵义,有时孩子的行为表现虽令人赞赏,却不一定值得鼓励。当然,在破坏行为出现时,也不能因为父母的情绪而大声喝止或只是消极的叹息。孩子对于周围环境和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感知,多半是伴随着动作而进行的,幼儿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并不容易,尤其手眼的协调发展尚未成熟,开始每一个动作时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导致父母眼中的破坏行为出现,但这些行为却常是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一种练习过程,父母的训斥与禁止不知不觉中却减少了孩子练习的机会,情况也不见得会有所改善,但父母若能了解孩子的发展,细心的协助孩子练习,掌控自己的动作去体验周围事物,才能有效的避免破坏行为的发生,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有正面的帮助。
父母稳定情绪,正确引导孩子
当父母发现孩子的破坏行为时该制止吗?千万不要让自己情绪混乱了判断力,而应探讨破坏行为背后孩子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再决定该如何纠正,并引导孩子正确的发展。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拥有成熟稳定的判断力是极为重要的,孩子拥有爱破坏的天性,也可能是创造力萌芽的一种展现,父母如果懂得善用这样的特性,加以引导和鼓励,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及日后处理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相当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从小培养出了一种浓厚的求知欲望。但是父母的个性如果不够成熟,很容易会抹杀了孩子爱动、好奇、勇敢的天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及智能培养。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独立而且不同的个体,对父母而言也绝对是一个不同的开始,宝宝需要学习,父母更需要学习哦!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