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懂规矩的重要性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培养孩子懂规矩的重要性
10月29日,一段“江西新余一少年将身体伸出轿车天窗撞限高杠身亡”的视频引发关注。孩子贪玩把身子伸出天窗,撞杆直接导致死亡,年仅13岁。事件让人痛心,也发人深省。13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不懂交通规则,缺乏最基本的安全意识。大人可能劝了,制止了,却没能防住意外的发生。
一、“爱”和“规则”要拎得清
莫言说:“父母仅仅会爱并不及格,因为母鸡也会爱,何况是真挚的爱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须接受训练,具有相当的质量才行。”《规矩与爱》一书中写到:“如果你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要给你和社会做规矩!”孩子的分辨能力、认知水平还不成熟,父母肩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青春期是叛逆期,也是家庭教育中的矛盾高发期。孩子的核心问题在于理想与现实、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自制与放纵等方面,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人选是父亲。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对于12岁至18岁的孩子,父亲的教育最重要。
1.爸爸要平衡好民主和权威的关系,在尊重孩子的同时培养其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当孩子犯错时,不能因为孩子哭闹撒泼而无奈而过,而是要让孩子承担行为的后果。在安全、道德、法律等重要问题面前,家长一定要有“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轻重。
2.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是高情商的基础,对孩子的鼓励和批评要具体客观,不可随意糊弄。要让孩子学会克制情绪,抵御各种诱惑,规矩和爱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完美效果!
二、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为什么你说的道理孩子都懂,但就是不肯合作?
在平时的生活中,当孩子不配合时,父母不管是一味讲道理碎碎念,还是直接来硬的逼迫就范,都属于指责的表达方式,是把孩子放到“坏角色”上。没有人愿意感觉自己是“坏角色”,一旦意识到自己被他人指责,一个人的下意识反应是“防御”。而如果父母懂得和孩子平等交流,采用“表达需求—鼓励合作”方式,就会让孩子处在“好角色“的位置上。孩子会因为获得鼓励,而产生内驱力。长此以往,会培养起孩子战胜困难的“高自尊”。心理学研究发现,稳定的高自尊者会把好结果归因于自我,把坏结果归因于偶然,这样能在顺境中更容易持续,逆境中更容易走出。
三、要求孩子做的事,父母也要做到
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家庭的种种影响,孩子的行为是家长教育产生的结果。比如爸爸回到家葛优躺玩手机,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说孩子懒不做家务。从孩子的内心出发会觉得这是不平等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好的学习氛围都是一个家庭共同营造出来的,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也是在观察爸爸、妈妈对家庭的付出而产生的。爸爸是带领孩子走向社会的人,和孩子一起外出时,你的行为就是孩子的表率。要求车上所有人系上安全带后才开车,而不是只在有监控的时候才提醒孩子系上;过马路时遵守交通秩序,而不是为了赶一两分钟带着孩子闯红灯。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