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过程的概述(下)

1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辅导过程的概述(下)

 

  (三)主体性原则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心理辅导是为了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而成长与发展是一种自觉的和主动的过程。如果在辅导过程中,学生缺少主动性,而是我们强行对他进行辅导,则这种辅导必定会因学生的抗拒、冷漠而毫无效果。中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独立倾向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检验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他们对外界的压力和保护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既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又要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这就是遵循主体性原则的意义所在。

 

  五、心理辅导的方式

 

  (一)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每个学生的环境和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特殊学生就应辅之以个别辅导。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矛盾和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因和外因,要采取民主、和谐、亲切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个别辅导可以让学生顾虑较少,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吐心中的秘密,也有利于辅导人员对之耐心、细致、深入地进行帮助。

 

  个别心理辅导的原则:

 

  1.信任原则

 

  心理辅导是针对人的工作,建立互相信任是此项工作最基本的条件。作为个别心理辅导,是通过师生一对一的沟通进行,因此能否取得成效,首先取决于是否建立起真正的信任感。当学生感到辅导老师可以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辅导老师打开心扉。当然,要使学生对教师有信任感,教师必须首先信任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同时用自身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和蔼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从而获得较高的信任度。

 

  2.保密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辅导老师有责任对来访者的谈话、书信内容予以保密,来访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护。保密既是辅导双方建立和维系信赖关系的基础,也是维护心理辅导工作的名声和信誉。如果辅导教师将他的隐私随意的泄露,对来访者的心理是个沉重的打击,会使其失望、怨恨,辅导关系破裂,从而以失败告终。对此,辅导老师切切不可掉以轻心。

 

  3.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对心理问题的本质的认识,资料的收集、诊断、处理方式、效果评价均应遵从客观的现实,不能主观臆造。在辅导的过程中要遵循心理科学的原理,按专业要求来操作,如强调倾听,循序渐进,允许反复和不急于求成,不过早过多轻易给求询学生下结论,在辅导中要结合使用多种机制,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等。

 

  4.异同性原则

 

  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既要注意各类来访学生共同表现的一般规律,又不能忽视其年龄、性别和个体表现差异,要善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努力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统一。就学校心理辅导而言,来访学生的期待心理、求快心理、图方便心理及其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羞怯、紧张、疑虑与防卫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是共同性问题。而来访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身心状态的区别、问题的成因不同和现实表现的千差万别,则构成了辅导过程中的差异性的基础。对这些异同性,辅导老师必须心中有数,因人制宜、区别对待。辅导老师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谈话口气、体态语言对其作出不同的辅导建议,要防止辅导工作的一般化,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

 

  人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个体总是依存于某个社会群体,并在这个群体里工作、学习、交往、娱乐与休闲。离开了群体,个体就难以生存。群体不仅是个体赖以生存的绿洲,而且还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改善个体的行为方式。群体具有改变个体态度与行为的凝聚、规范的功能。在这基础上,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构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此理论构成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团体心理辅导由此也成为学校心理辅导中最有效的辅导形式之一。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1.开设心理辅导课,以正规的形式规定和设置课程内容。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知识、心理异常的原因、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自觉地解决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和问题。避免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因此,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组织各项心理辅导活动。

 

  辅导活动是以班为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调查、访问、表演为形式,采用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取得自我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为目标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克服了课程的呆板,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并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效果往往较好。辅导活动不能代替课程,因为辅导活动的设计、开展,对师生的要求相当高,又受校内条件的制约,不易开展,在知识传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也有其不足。所以,作为途径之一的辅导活动应立足于对课程补充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将心理辅导渗透到学校各门课程及各项活动中。

 

  学校仅依靠心理辅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与学科教学相互渗透,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紧密配合,才能更为顺利开展,取得理想效果。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辅导。例如,语言课可侧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辅导,体育课可侧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方面的辅导等。

 

  4.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

 

  在形成班级集体良好的班风,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方面,班主任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配合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心理辅导活动;对班级同学摸底排队,重视个别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学生,特别地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另外,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及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1.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应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遵循这一原则,除了向全体学生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之外,还要注意对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努力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注意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的早期发现,“防患于未然”。

 

  2.系统性原则

 

  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各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发展任务,都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导,因此,心理辅导也是一个系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这一原则强调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要有连续性、系统性,要有组织地进行,并努力做好衔接工作。在辅导工作中,不能只满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或一时的问题,而应当看到问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否则将会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年龄特点的原则

 

  人的心理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人的心理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性决定了心理辅导的顺序性。违反了一定的顺序,就不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心理辅导的阶段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在辅导内容和措施上就不能一样对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1-01
标签 : ,,,,,,,,,,,,,,,,,,,,,,,,,,,,,,,,,,,
分类 : G 学习力提升
评论 : 0条

= 1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