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的表现及对策

17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攀比心理的表现及对策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不作比较,就不可能对周围世界、对社会、对他人,也包括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判。然而,不同的比较方法,产生的效果会截然不同。正确的比较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正确的认识,越比越有信心,越比越有干劲;不正确的比较方法,则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越比越感到灰心,越比越感到没劲。这里要给大家剖析的攀比心理,就属于后一种比较方法,也是我们每一个同志要自觉摒弃和克服的。

 

    一、攀比心理的本质、特征和表现

 

    攀比心理:指一味趋高地与他人进行比较而产生吃亏感、失落情绪的情感活动。它具有“主观性、片面性、趋高性”等三个特征。

 

    所谓主观性:就是指比较的标准没有客观依据,得到的认识只是个人主观感受,换成其他人或改变比较的参照系就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认识。因而,其认识结果不具有客观性。

 

    所谓片面性:就是指比较的对象不具有普遍意义,只限于某一部分人,只横向与他人相比,不纵向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或者,只比得到多少,不比贡献大小,只比进步快慢不比能力高低。因而,得到的认识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所谓趋高性:就是指只与比自己好的人相比,对不如自己的人视而不见,因而比来比去,老觉得自己“吃亏”、“不如人”,总有一种失落感。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存在差别,就可能产生攀比心理。因此,攀比心理还比较普遍。在青年官兵中,比较典型的攀比心理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工资待遇比高不比低

 

    有的干部战士在工资收入、物质待遇上只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比,不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只与银行、税务、海关等高收入单位人员比,不与单位效益差的低收入阶层比;眼睛老盯着出入高级饭店的大款,光顾酒绿灯红场所的老板,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视而不见,因而产生当兵吃亏的不平衡心理。

 

    二、是生活用品比好不比差

 

    战士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条件不一样,因而在购买生活用品,在消费结构上存在差距,应是正常现象。但有些同志却不这样看。他们明明经济紧张,可看到别人用飘柔,自己不能老用肥皂;看到别人买了皮鞋,节假日外出穿在脚上很神气,于是自己咬牙也要买一双“老人头”;看到其他战友过生日时请自己喝啤酒、吃蛋糕,自己过生日时也得摆上一桌以示回报。总之,觉得自己不能掉价,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三、是提职晋级比快不比慢

 

    有的干部看到自己同一批毕业的同志陆陆续续得到提拔,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觉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有些士官刚提干时,觉得自己在部队没白干,终于“混”出了个样子,可没多久,他发现连长比自己年轻,同等职务的干部比自己小几岁,这一比,他没劲了,成天挂在嘴边的就一句话“我还有什么干头了”;有的战士不考虑个人的文化程度、表现、特长,看到同期入伍的战友当班长、考院校,就不安心本职,甚至想法找老乡、找领导拉关系。

 

    二、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其追求的就是对社会的奉献,就会与他人比干劲、比艰苦奋斗、比贡献、比守纪律。一个人如果形成了利己主义的价值观,其追求的就是私欲的满足,他希望的就是索取,因而情不自禁地与他人比待遇、比享受、比潇洒、比阔气。从而产生攀比心理。据报载:曾经有两名暴发户,一名是北京的,一名是广州的。当北京暴发户到广州来玩,广州暴发户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气,宴请北京暴发户,一顿饭就花去2万元。不久,广州暴发户到北京去,北京暴发户为了显示自己更富有,一顿饭花去10万元,眼都不眨一下。广州暴发户感到自己一下矮了半截,于是返回广州前,以“答谢”为名,特地准备了一桌价值30万元的酒宴。结果酒宴没动,两人在饭店大厅里争着烧钱来比阔斗富。这两名暴发户之所以相互攀比,原因在于其价值观出了问题,他们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在一顿饭上也要比个高低。

 

    (二)受平均主义思想影响

 

    大家知道,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走的是“同步富裕”的道路。在这种时代条件下,人们习惯于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观念去审视、评价周围的一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尤其是市场机制的引入,这种“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观念已经变得过时了,市场经济提倡的是优胜劣汰、公平竞争。而我们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那个层次上,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富有,不愿意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过,面对反差,总感到自己吃了亏。

 

    (三)“面子”观念作怪

 

    有些同志喜欢盲目攀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好面子。总感到,自己钱挣少了,出手不大方,在老百姓面前丢面子;别人进步快了,自己赶不上,在亲戚朋友面前失面子;别人有某种东西,自己没有,在战友面前损面子。在这些同志看来,面子往往是一个人尊严的象征。面子大,威信就高,说话就有人听;面子小,影响就弱,无人爱搭理。其实,这是一种虚荣心的翻版。有名班长,与另两名老乡同时去教导队训新兵,工作不相上下,新兵训练结束后另两名老乡都学驾驶去了,就他回连队。于是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工作上闹情绪。经反复谈心,他吐出真言:“其实我对开车并不感兴趣,主要是看到别人去了自己没去,觉得丢人。”这名班长不想去学开车,但看到别人去了,自己不高兴,主要是潜意识中的虚荣心导致了攀比心理的缘故。

 

    三、攀比心理的危害

 

    (一)导致高消费行为

 

    “你有,我也要有。”盲目攀比,使一些干部战士不顾个人实际需要和家庭经济条件,也去买名牌服装、抽名牌香烟、用高档洗发水等等。一名战士月津贴费才四五百元,不够买几条好烟,3个月加起来还买不到一部像样的手机,到饭店请一次客,少说三四百元,相当于一个月津贴。如此开支,自己的津贴费是不够折腾的,结果是到处借款、到处佘帐,向家里伸手要钱。战士何某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但是与他经常玩在一块的几名老乡家庭经济条件好,每次过生日时都要到酒店搓上一顿,其他几位好友都要买一份贵重的生日礼物。何某尽管感到囊中羞涩,但为了与几位老乡“平起平坐”,只好打肿脸充胖子,当兵2年,先后5次向家里要钱2100元,相当于他们家一年的总收入,实在是不应该。

 

    (二)导致心理不平衡,影响工作干劲

 

    爱攀比的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比高不比低、比好不比差、比快不比慢,因而比来比去,始终觉得自己是“吃亏”的,老感到“生不逢时”、“自己命不好”、“没什么干头了”。越比越泄气,越比越没干劲。某部技术员梁某,由地方考入军校,本科毕业,学的是计算机专业,22岁就是中尉副连职军官。在一般人眼里,他是被羡慕的对象。可是,当他看到驻地一些单位从事计算机工作的技术人员一个月拿到上万元,相当于自己工资的几倍时,他感到很不平衡,觉得在部队没什么搞头。因而,刚毕业不到一年,就递交转业报告,工作中马马虎虎,自我要求不严,常不假外出,甚至夜不归营,在官兵中造成极不好的影响。领导多次做工作,他都当耳旁风,依然故我。到后来,由于严重违纪,被劳动教养一年。到劳教所他才真正醒悟:“军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盲目攀比害了我。”

 

    (三)滋生私心杂念,诱发违法违纪行为

 

    盲目攀比,产生的吃亏感,很容易诱发补偿心理,导致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柳某原在边防连当司务长,工作表现一直不错。近些年,随着中吉两国边境贸易的不断发展,不少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赚到了大钱。柳某看到昔日一贫如洗的边民们,如今摇身一变,西装革履,腰缠万贯;再看看自己,堂堂的一个军官,每月就那么几千元的“死工资”,心里感到很不平衡。他想,现在部队驻在边境,自己在这里多年,熟悉情况,又懂财务,只要敢干,不愁发不了财。不久,他结识了驻地一个人贩子路某,路见柳发财心切,便面授机宜:“现在边贸中有很多生意可做。但成本低,利润高,见效快的莫过于将边境妹卖到内地给别人做老婆,这一转手就是上千块。”柳听路这一番“生意经”,不禁怦然心动。就这样,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年轻军官,被金钱物欲所迷惑,竟干起贩卖人口这一丧尽天良的事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柳某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四、攀比心理的疏导与调适

 

    (一)培养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避免产生片面性的认识。攀比心理的症结就在于片面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片面的结论。所谓全面地比较,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既要横向与他人相比,又要纵向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既要与收入高、进步快的人比,也要与收入低、进步慢的人比;既要比得到多少,又要比贡献大小,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才能真正比出觉悟,比出干劲,比出好心情。学员刘某,从军校毕业,期望值很高。当到边防连报到后,他非常失落,与大学同学比,他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与高中同学比,他没有博击商海发财致富的机会。因此,他觉得命运对他不公。从报到那天开始,情绪一直很低落,并曾设想私自逃离部队。年底,团里安排他去内地一个贫困县接兵,在家访过程中,当看到当地老百姓年收入不足4000元,有一个应征青年家中所有财产加起来也不过1000多元的情景后,他联想到全国还有40个与此相似的县,并进而想到自己虽然不尽如人意,可一个月也有四千多元,相当于当地老百姓一年的收入。由此,他感到自己的状况还是不错的。回到部队后,仿佛变了一个人,精神振作了,工作干劲大了。由于工作出色,第二年还荣立三等功。可见,盲目攀比只能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全面比较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培养豁达的胸怀

 

    首先,要坦然接受现实。人与人之间在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工资收入等等方面存在差别,是正常的事情。特别是我们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离开战斗岗位去谋求“先富”,不可能像一般公民那样自由安排业余生活。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这一现实,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博大胸怀,把地方群众的先富看成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把个人的牺牲奉献看成是军人的光荣所在。从而真正静下心来,勤奋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其次,要知足常乐。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试验,一满杯水,喝了一半,乐观的人说“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说“只剩半杯水了”。心态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而乐观的人对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和激情,其获得成功的希望也就大,悲观的人对生活更多的是埋怨和不满,因而遭受失败挫折的时候也就相对较多。生活中,我们既有如意的地方,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既有所得,又有所失。如果不盲目攀比,正确看待得与失,做到知足常乐,不异于“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三)培养自信心

 

    自信,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得自己暂时的“失”,暂时的“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赢得事业的成功。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与他人相比较而产生的差距感,失落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在这方面,某部警卫连连长王某成长的经历给我们每个人以有益的启示。王某是当兵第7年的时候才赶上“未班车”提的干,年龄已经26岁。分到警卫连时,连长、指导员都比他小1至2岁。但他并不在年龄上去攀比,去影响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而是感到自己通过9年的扎实工作,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当上了干部,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因而,工作中他始终尽职尽责,为提高自己的素养,他还参加了中央党校的函授学习。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连长调到机关后,团里经过全面考核、比较,破格提升他为警卫连连长。去年,他团结支部一班人,真抓实干,连队全面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年终被军区评为“标兵连队”,他个人荣立三等功,并与指导员一块被评为“一对好主官”。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心理健康网: http://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厦门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


☑相关文章

时间 : 2018-10-30
标签 : ,,,,,,,,,,,,,,,,,,,,,,,,,,,,,,,,,,
分类 : L 老人关爱
评论 : 0条

= 1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