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病学的方法学(下篇)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浅谈精神病学的方法学(下篇)
描述性方法
描述性方法首先是对正常和病态的精神活动现象进行:这对研究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对待“表面现象”及其描述要像对待“深层的本质内容”一样重视,其次是给这些现象下定义,用专专业术语命名,确定其相互联系,对要点进行归类,使其条理化。
观察应在无任何前提条件下进行,就是说在不受任何思维模论影响的情况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命名。这种要求在原则上是不言而喻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易把握。人的观察不可能完全不受某种理论的影响,它在诊断上意味着:很容易因过早地推测诊断而使结论带有主观色彩。
同一症状可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例如,无论是器质性锖神综合征还是精神分裂症,都可有不同的本能内驱力贫之;同样,情绪过高既可出现在欣快症时,也可出现在蹂狂症中。描述时如果使用有特征性的专业术语,如:愚蠢的、衰退的、做作的或歇斯底里的,就有可能发生诊断错误。
观察越不带有成见,描述越直观,错误诊断的可能性就越小。另外,精神检查及其结果的判断还依赖于检查者本人的观点和态度,无论他是倾向于生物学的还是人性的,是行为心理学的还是精神分析的,对治疗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每个精神科医生都或多或少地受某种思想方式的约束,因而不可能完全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检查者也要尽可能地在“无任何前提”的条件下进行检查,以使诊断偏见减小到最低限度。
关于现象学方法的宗旨,病不是先要有一种理论,而是要直观地、形象地看待病人的精神状态,如同病人所经历的那样。除了言行举止外,检查者要深入到病人的体验中去。在此,现象学超出了描述性方法的范畴,它包含了对病人的理解。
现象学方法检查中遇到的困难较大,以至于心理学的一个学派(行为主义)完全放弃了对体验的探索,然而已证实,在精神病学中这种放弃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精神病学所涉及的现象学方法不同于哲学范畴内的现象学概念,哲学中的现象学是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及含义。HUSSERL和HEIDEG-GER的现象学打开了精神病学理论的大门(存在精神病学,存在分析)。
理解的方法
理解的方法是去领会、把握病人的体验,是由一种精神活动推导出另一种精神活动,是通过动机去认识内在的相互联系。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使自己进入病人的角色是理解的前提。正确理解的标准是,病人与医生双方都确信所解释的内容是切合实际的、毫无疑问的。医生是否能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取决于他深入病人或感情投入的能力。理解的深度随着经验而增长。“感情投入”和“确信”是病人与医生间的一个主观过程,是不能够通过反复验证而客观化的。
自然科学很少谈及理解的方法。精神科医生知道,一些错误的根源产生于方法的主观性,使人易懂、易理解的内容并不一定绝对是“真实”的。然而主观地去看问題,并不完全是缺点。疾病不仅是一个客观的生物学过程,而且也是主观上对病痛的体验或感受过程。
感情投入与同情是医务人员同病人联系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不是对所有的痛苦都能同情,不是对每一个病人都能直接理解。客观地对待病人的症状和主诉,以及相应的治疗手段也属于“医患关系”的一个 内容。
精神动力学方法
精神动力学方法超出了现象学的、直观现实的和理解的范畴,它研究精神活动“深层”的内在联系,探讨“精神力量、本能活动、动机、个性表现、阻抗、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精神动力学属于深层心理学,它也涉及那些只有通过间接的方法才能了解到的无意识的或潜意识的精神活动。同现象学的理解概念不同,精神动力学的或精神分析的“理解”总是要说明:一种精神活动是怎样从另一种精神活动中产生的。
精神分析为精神动力学奠定了基础。精神动力学的理论主要包括人格发展学说,不同的冲突处理学说、防御机制(神经症、精神病及心身疾病)以及治疗性经验主要是指对精神动力学治疗中出现的变化进行研究,就此而言,精神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的临床部分。
精神分析在深层心理学的基拙上建立了独自的人格学说,它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理论部分,也被称为“精神动力学的思想续篇” 。对这种以原始的机械论为突出形式的心理玄学是有争议的,它已得到了不同的修改和补充。
精神动力学的研究使以前很多未知的检查结果或诊断得到了解释和澄清,它对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有着决定性影响。精神动力学的方法可用来分析和解释那些表面上不可理解的行为,可用于司法鉴定,澄清有争议的观点及解释病人的经历和经验。这种经验主义的基础性解释,(绝不能看作是一种开脱或推卸)是一种尽可能客观地评价人格与制定治疗方案的前提。
尽管精神动力学的方法主要是认识和解释精神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其它心理学方法一样),但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至少在精神动力学的某些领域)对这一方法进行验证还是可能的。
实验精神病理学
描述、理解及精神动力学的方法完全是靠临床经验,而不是借助于某种手段。与此相比,实验的方法是借助客观的、定量的手段寻找其规律性。实验精神病理学运用的是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方法。
然而,精神病理学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实验科学。以人作为实验对象,这本身就是一种限定,另外,实验是研究抽象的东西,这就导致了进一步的限定,然而精神病理学又必须是具休的、有个人特性的。实验中研究某一变量时必须要考虑到所属的人这个整体。此外,实验要尽量模仿自然的生活情形,而不是在同一背景下进行。
最后应注意的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现象进行实验研究是受限定的、有条件的,大多数心理过程很难或不能够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 尽管如此,经过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方法学的不断探讨,使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学习心理学与行为治疗方面。
学习心理学的方法
实验精神病学主要是由学习的理论所激发。学习心理学是研究可学会的(不是先天的)反应和行为方式,分析学习的过程。这种方法主要是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和WATSON的行为心理学发展而来。
对新环境的适应行为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是一个学习过程,这种与环境相适应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在精神病学中,学习心理学的应用以动物实验为依据,例如:使动物在紧张状态下产生异常的行为或激起其攻击性(所谓实验神经症)。此外,学习心理学还以实验精神病理学和精神药理学为依据。精神障碍被认为是一种不恰当的错误学习的结果或一种错误的条件化,学习心理学是用相应的方法消除这种结果。行为治疗属于学习心理学的应用部分,近年来它已有了广泛的实验基础,认知治疗是附属于行为治疗的。
认知的方法:认知是对感觉和察觉功能(通过感官)、判断思考功能及语言功能的归纳、整理和评价,对这一概念很难下定义。根据认知理论,当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感觉、察觉及评价发生错误时,则出现精神障。
行为研究
动物习性学是对先天的行为进行比较的科学,它从事“本能行为和情感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研究(PLOOG)。动物习性学通过对比动物的本能行为,来解释人的行为,研究也涉及到反射学。动物习性学首先要解释和澄清的是,先天行为与后天行为怎样相联系,在同一类别中,个体怎样适应总体。
对行为发展的研究,例如对婴儿进行的研究,使先天行为与后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一相对年轻的研究分支附属于动物习性学,正像认知理论附属于学习理论一样。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官方网站:心理健康 ◆ http://www.xmxljg.com
专家督导:心理辅导 ◆ http://weibo.com/fjxlzx/
企业微博:心理词典 ◆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心理课堂 ◆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
权威心理督导:国家级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学教授郭潇赢
厦门心理咨询(尊重您的个人私密,使隐私权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