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总对孩子发火-厦门心理咨询(上)

13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为何我总对孩子发火(上)

 

当你常常被孩子搞的火冒三丈时,你该改变自己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如果想改变对方的行为,首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当面对一个行为反常的人,你感到无能无力时,不要再想着他应该如何如何,而是开始思考你能够做什么,希望之门便豁然敞开。”心理学大师德莱克斯说,“你会突然发现以前都没梦想过的力量。而后你可以使用鼓励、逻辑后果、劝说等等手段来帮助他改变—–仅仅是因为你改变了自己。”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让我们感到烦恼、愤怒、伤心和失望的行为,都和我们内心对他的期待息息相关。别忘了,孩子总是在迎合我们对他的评价和希望,之前有文章聊到过。还是以香港机场的小女孩为例:看护人对她的评价恐怕是“不合群”、“爱打人”、“没礼貌”,她的行为也符合这些标签。她没有正当社交的经验,看护人也未曾耐心细致地帮助她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向她示范什么是恰当的行为。她跟其他小朋友几乎没有交流,只是机械地挑出一只脑袋拍打着,期待着看护人的反应。显而易见,这个小姑娘已经放弃了发展自身的努力,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获取成年人的关注上。

 

假如—–一个巨大的假如,因为几乎没有这种可能——-她的看护人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能够发自内心地爱她、关注她,让她感受自己是可爱的;假如她们能够花时间陪她,带着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儿,在她伸手“打人”的时候,和蔼地告诉她“这不可以”,并向她示范轻抚、拥抱、拉握小朋友是恰当的表达喜爱的动作;假如她们只是好好地抱一抱她,假如…她就不会变成一个用不良行为来乞求成年人关注的可怜虫。先不说那个小姑娘了,先说说我们吧。怎样改变我们自己以帮助孩子改变他们的行为呢?首先,改变我们的反应,在面对任何不良行为时,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第一反应。当我们本能地感到烦恼、生气、伤心、失望时,不要马上流露或者宣泄这种情绪,深呼吸,跳出局外,看一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取消了孩子的期待中的反应,也就消除了这种行为的作用和效应。其次,改变我们的手段,将行为的责任从我们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让他们亲身体验行为的后果、积极进行选择、主动承担责任。

 

1、 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获取关注,那么就不让孩子通过不恰当的行为得到关注,比如,孩子不吃饭,既不劝他、也不喂他,他的吃饭事宜不成为谈资,自然也无法继续充当获取关注的手段。

 

2、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权力斗争,那么就拒绝参战,对他承认“我是没办法强迫你做任何事情”,他的炮火立刻失去了目标。常言道,孤掌难鸣,你不跟孩子争执,他还跟谁进行权力较量呢?

 

3、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报复,比如说出让你伤心的话,那么切记,我们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如果我们不感到伤心,就没人能伤害我们,告诉孩子:“我很遗憾你这么想。”

 

4、如果你识别出孩子的目的在于逃避,那么就立刻采取措施,关注、重视、鼓励孩子,细心捕捉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帮助孩子重新恢复自信心。

 

 

最后,改变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不完美之处,盯着他们的“缺点”,时时刻刻提醒、批评、更正、监督、帮助,我们等于告诉孩子:“我对你的能力缺乏信心,没有我的指正,你就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名次、奖项,我们等于告诉孩子:“你必须成功才属于这个家。”我们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孩子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无法正常生活;由于害怕犯错误,他们不敢行动、不敢选择、甚至不敢长大。别忘了前边说过的,所有的不良行为起源于卑微感、起源于我们没有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孩子让家长感到头痛的程度,跟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缺乏的程度成正比。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多予儿童鼓励、赞赏、行动的自由,放手让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犯错误的权利和失败的权利,他们就能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巧,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心理咨询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 http://www.xmxljg.com

3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3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