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生的区别-厦门心理咨询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不同学生的区别
兰斯·金是位国际教育专家。他很想搞清楚一件事,“好学生”和“坏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于是他做了一项调查。(用好和坏来界定学生是很不科学的,只是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您可以简单理解为成就表现上暂时的好坏。)兰斯跟踪观察了100位学生,然后把那些能力表现总是排在前面的“好学生”和后面的“坏学生”挑选出来。他问了这些孩子很多问题,想要发现两者有什么真正的差别,但并没找到。只有一个问题,“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就是:你如何面对失败?失败具体来说可能是一次考试失利,或者在某项运动中不达标等等。兰斯发现,面对失败,“坏学生”通常会:
1.拒绝承认失败,假装自己没错
2.夸大失败,尽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失败的行为和活动
这一点八段锦深有体会,自从小学三年级在体育课上做后滚翻不小心挫到脖子以后,我就再也不做后滚翻了~
1.把失败归咎于他人、环境或者天生的能力不行
2.不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3.满足于表现不佳的状态
而好学生会:
1.接受失败,认为失败是暂时的、某领域的
2.深刻认识失败,找到其中自己的责任从失败中获取经验,并在以后予以关注
3.作出改变
4.并不是
失败多了就会成功,对待失败的态度才是关键,“好学生”会在失败中成长,而“坏学生”却在失败中消沉。
怎么培养指向成长的失败态度呢?
兰斯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是人见人爱的“好学生”;但另外两个孩子,分别在16岁和17岁的时候提出要退学,坚决不考大学了。这个场景很熟悉啊。我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不想上学了,然后焦急地四处求助,问怎样才能让孩子去上学?即便有的孩子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低落、封闭等不适应的状况,家长不得不让他暂时回家休养,但父母关注的也不是孩子想怎么样。还没歇几天家长就开始担心功课,想方设法劝服孩子去上学。不到万不得已,退学是根本不能想象的。
没想到教育专家兰斯自己的孩子也要退学,他会怎么办?
兰斯很认真地问那两个孩子,你们确定能接受不上大学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吗,比如找不到好工作、没钱、生活艰难?在得到肯定答复以后,兰斯很痛快地同意了孩子退学的要求,熊孩子们就高高兴兴体验社会去了~讲座过后,我特意去问兰斯,您真的能接受他们退学吗?言外之意,什么事都没有就要退学,您不抓狂?兰斯是这么回答的:我必须这么做。当然,前提是他们已经到了可以决定这件事的年龄。这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人生,不能自我负责,怎么可能培养出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
作为父母,你能做到兰斯这样吗?
如果你是这样的:
喜欢为孩子包办一切,规划“正确的”道路;遇到问题你总喜欢帮他在外界找原因,不让他学会自我负责;苛求完美,孩子任何一个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你都会指责;在意分数,每一次不理想你都会大惊小怪;……那么,你就需要特别小心了,你很可能正在剥夺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事实上,兰斯的两个孩子四处游历了几年以后,亲自体验了人生百态,最终还是选择了重返校园。不管多么心疼,父母都不得不允许孩子走弯路。 如果真想帮忙,父母可以做什么呢?第一个策略:帮助孩子确定符合自己的目标。一个好的目标有四个特点,可观察性、特殊性和具体性、可被拆分成小步骤、每个步骤五分钟可以实现。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且不会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首先要基于对自己清晰的认知,包括了解自己的兴趣、专长以及现实条件等等。这样的目标,遇到困难的时候才有可能坚持下去。父母的作用就是鼓励和帮助他们发挥特长,建立符合自己的目标。
第二个策略是如何达成目标的策略。
从目标到实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很多失败。在每一次失败后,都要陪着孩子总结经验,然后发展一个新的策略。
为什么说有时候失败是成功之母呢?
因为,在对一件事不能充分了解时,策略也会非常有限,还可能是错的;但随着不断从失败中获取实战经验,不断调整,策略会越变越“聪明”。能轻易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作为普通人,没有足够的失败体验,很难发展出成功的策略,这才是失败的真正意义。父母想要孩子成长,就必须放手,让他在和每一个困难搏斗中,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策略。而父母能做的,除了支持的态度,就是帮助他们发现从困难中修复所采取的策略。指责和抱怨没有任何意义,教他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他找到合适的学习策略才有价值。最重要的是,在他坚定的时候,尊重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替他安排好一切。世上没有白走的弯路。200年前,歌德就曾说过一句话,到今天依然适用,“很多家长过分地努力和热心想让孩子生活得更容易,反而使他们的生活更痛苦”。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超越对失败的恐惧。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