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劳动的孩子聪明(上)

13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喜欢劳动的孩子聪明(上)

 

生活中很多家庭因为孩子年龄小或者学习,很少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其实这样是在限制孩子的动手能力,剥夺尝试或锻炼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尝试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做家务这件事上,好多父母的想法是:娃是家里的宝贝,舍不得让他受累。只要孩子开心快乐、尽情玩耍、安心学习就好。在这些家长眼里,做家务,就是干活,出力、费时间。其实,做家务的意义,绝不只“出苦力”这么简单。

 

1938年,哈佛大学学者对456位少年进行长达75年的追踪调查,最后得出:做家务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爱做家务的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15:1,犯罪率为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可见,不让孩子做家务,一味娇惯、包办代替,不但降低幸福指数,还让“巨婴”和“妈宝”等不健康人格出现,影响孩子的人生。还记得曾经刷爆朋友圈的“番茄炒蛋”视频吗?在这部名为《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碗番茄炒蛋》的视频中,来美留学的中国男生伊恩因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乡特色菜。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番茄炒蛋,顺理成章的成了伊恩的首选。但即使是如此简单的菜,男生还是被“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给难住了。于是,他拿起手机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为了教会笨拙的儿子做番茄炒蛋,爸妈凌晨4点从被窝里爬起来,录视频直播教学。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口述步骤,爸爸则负责录视频发消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在三人的合作下,这道番茄炒蛋终于完成了。这则营销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妈,好想哭呀!”小编看到的却不是感动,而是“巨婴”。

 

一个成年人,竟然连最简单的番茄炒蛋都不会做,遇到问题了不懂得自己上网搜索解决,还只是一味地找妈妈,这不是巨婴是什么?而造成这种巨婴现象的,是父母从小对他的溺爱。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自理能力是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目的应该是“分离”。我们爱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独立成长,坚强面对未来的风雨,有能力解决遇见的问题,而不是留在我们身边,当一个“巨婴”。

 

儿童做家务年龄对照表

 

针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很多种家务劳动值得他们去尝试:1~3岁:做家务是最好的游戏独立吃饭,使用勺子或筷子。洗手、洗脸,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脸。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并归位。尝试捡豆子、剥鸡蛋等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劳动。整理、归类玩具,并归位。将多双袜子打散、配对,锻炼孩子观察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衣物。玩水,洗各种他们想洗的东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对大人的各种行为都可能跃跃欲试。这是他们探索欲的体现,我们可以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对于生活用品和玩具的归类、组合,也是孩子进行数学启蒙的一种方式。这一时期的家务劳动,也能够帮助孩子锻炼大动作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

 

4~6岁:在家务中发展想象力和自信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参与烹饪,制作蛋糕、饼干、雪糕等。照顾花草、宠物,帮忙照顾幼小弟妹。挑选衣物进行搭配,叠衣服。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摆放餐具,分发食物。学习系纽扣、鞋带等。洗水果、蔬菜,打鸡蛋。引导孩子进行卫生自查,养成自我观察的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热衷于各种「过家家」游戏。相比玩具,孩子们可能对真实的生活用品更感兴趣,那么给他们一些机会去尝试吧。孩子参与家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力量的过程。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会更有勇气挑战尝试新鲜事物。

 

7~9岁:在家务中掌握独立自主能力手洗简单衣物。学习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尝试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或煮面条等。择菜、剥虾,洗碗筷。整理房间,参与家庭中的摆设安排。旧物改造,进行手工创作。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等个人床品。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协助打扫浴室、厨房等空间。孩子天生具有独立的愿望,当他们能够掌控的事情越多,则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驱动力越强。孩子就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探索和实践中去。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3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2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