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里的生活创伤

11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潜意里的生活创伤

 

有的时候创伤不被大家所识别和认同,是因为:第一个,它的表现比较隐晦。第二个就是,有些创伤是不能说出来的。 什么样的形式是比较隐晦的形式呢?比如说在躯体上的这种表现。 曾经有一个家属,因为他父亲去世了,他妈妈跟他的父亲关系特别好,虽然去世的年龄都还蛮大了,70多岁。所以,这个妈妈就陷入了一种抑郁、要自杀,不吃不喝的状态。 这个40多岁的儿子,发现了母亲有自杀的念头,因为在冰箱里面,发现了她积攒的药。儿子特别着急,把妈妈带到咨询师这来,连续做了四次治疗。 在这四次里面,他的妈妈就讲了很多过去的、发生的一些经历。到了第四天的时候,这个儿子就突然说话了,说 “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为什么不吃鸡蛋了”。 他解释到,从出生到现在,他没有印象他是吃鸡蛋的。因为吃鸡蛋对我们来说太普遍了,煎鸡蛋、蒸鸡蛋、煮鸡蛋,双面蛋、单面蛋等等,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鸡蛋。 可是在这个40岁的男人的记忆中,他没有任何吃鸡蛋的这种习惯,那他为什么明白了呢?是因为他妈妈是家里老大,在他出生以后,相当于是第一个孩子。从他出生以后,实际上是有吃鸡蛋的。

 

当他出生三个月,能够增加辅食以后,他外婆每天给他蒸一个鸡蛋。在武汉这个地方呢,蒸鸡蛋,还要在里面加肉,我们叫汽水肉,就吃起来特别香的鸡蛋,加上肉汤在里面蒸出来。 那么他每天都吃一碗,就是外婆专门为他蒸的。 等他到了一岁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的记忆到这个时候呢,还不一定回忆的起来。有一天,他的外婆突然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七天以后就去世了。 从那以后,就没有这样的一个专项特供了。就是外婆人也没有了,也没有人专门为了他做鸡蛋,可能大家那个时候都忙,而且也不觉得对于一岁的他来说,蒸鸡蛋这事就变成了一个仪式,一个跟外婆连接的仪式。 可是,你就可以看到他的躯体上他是有记忆的。 他通过不吃鸡蛋这个事情来怀念他的外婆,或者说,外婆缺了就意味着鸡蛋去了,反过来说我不吃鸡蛋在躯体上的记忆,就意味着我在内心中还有某种期盼,就是这个鸡蛋只有外婆在的时候、他才能吃。所以呢,我们刚才实际上是说了两种,第一个就是,由于亲人的离开、去世,导致的分离反应,这可能是创伤的一个来源。 但是这个,可能不为我们大家所认识,如果一个小孩小时候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了,那么这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离开的时候,这个小孩都还小,他懂什么事呢? 所以这就变成了这个小孩子内心的一个痛。 所以,要注意早年的分离,就是小时候这个孩子和他的亲人和他的照顾者的分离,可能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深的一个隐性的痛苦。这些隐性痛苦部分是直接进入了潜意识影响我们,我们却浑然不觉。 要注意身体症状,它带来的一些隐性含义。你看他不吃鸡蛋,他有很明显的一个领悟,是在他40岁、40年以后才在他妈妈的悼念的过程中,才突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你可以看到他隐藏有多深。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所以你永远不要在特别小的孩子面前,开一个半不认真的这种玩笑。比如说“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我们知道现在抽烟、有一个叫做“污名化”的这种感觉,就是社会上都反对抽烟。

 

你要抽烟吗?可以。那你就在垃圾堆那个地方去,我就给你设置一个吸烟的地方,你可以在那个地方抽烟,然后那个地方有扔烟的这样的一些处理器,对吧? 所以,抽烟的人他自己就自动的聚集在垃圾堆里面,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什么呢?抽烟和垃圾是一回事儿。因此,你看,父母亲呢,他老是跟孩子说,你是垃圾堆里面捡来的,对吧?如果你要是不努力的话,你就跟那个垃圾没什么差别。那你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小时候,他的象征能力不够,他有特别多的直接象征,就是“我就是垃圾,我是垃圾堆捡来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父母亲随便说的这句话,开那些玩笑,“你是别人家的孩子”,那这句话,深深的像刀子一样,就扎在这个孩子内心里面。有的时候父母亲,他到长大、孩子来找他算账的时候,来跟他说这个事情,他说“我忘了,我没说过。我会这样说吗?”还有的父母亲打孩子打得很厉害,然后到孩子大的时候,再来摆这个事情的时候,父母亲说,“我打过你吗?我打过这么重吗?我顶多就用手拍一下”。所以说隐性的创伤很多来自于直系的亲属的某一句不负责任的、看上去开玩笑的这种话,说不定,这个开玩笑的话,还给孩子记一辈子,然后老是觉得父母亲是不爱自己的。 有一个学员告诉我说,他得了一个疾病,可能都要死掉了,然后在手术完了以后,麻醉过程中他已经醒了,他妈妈还以为这个孩子已经救不活了,而且在麻醉过程中是听不到话的。 所以,他听到了他的妈妈跟他的亲属在说,“这个孩子死了,家里的财产应该怎么分,这个孩子反正是救不活的”。

 

你可以看到,大人的一些言谈举止对孩子,在他内心中深深地种下了这个种子。这个种子如果是好的,这个孩子就发芽成长的比较好,如果这个种子是一个创伤的、是个隐性的,然后这个孩子他可能就记一辈子。 弗洛伊德之所以后来那么有成就,当然是他克服创伤的一种选择。弗洛伊德在九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小孩子有时候睡觉睡得特别深,起来以后就昏头转向了,跑到父母亲的房间里面去尿尿。 这个也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小孩子嘛,起来以后他有方向的这种迷失感。然后,他就听到了父亲对他影响一辈子的话,就说“这个孩子将来一辈子,都没有出息”。 只是他父亲看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并没有去安抚孩子——“你怎么啦?是不是夜惊啦?”,然后把他带一带。那孩子这个父亲就直接说这句话,这孩子终将一辈子没有出息,然后弗洛伊德就记住这一句话。所以,他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都在证明:他是有出息的孩子。 那有人说,“哎,这不是好事吗?你比如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响鼓要用重锤敲!”。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多的需要照顾、呵护、陪伴、理解、看见;离他要响鼓重捶、棍棒,还远得很。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文化的传统说,“你看他这么有出息,那小时候我把他打出来的,那不然的话他老早都学坏了”。很多父母亲他会洋洋得意地说,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坏归于孩子。 所以,当创伤变成隐性创伤的时候,它有两种发展的方向,一种方向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就像弗洛伊德那样,他去升华了,他终身为了证明自己有出息,为了终身证明自己不是垃圾,因此,他去拼命地去努力。 可是另外有的人,他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方向了,你说我是垃圾那我就是垃圾,你说我是捡来的,我就跟你不亲了。 然后,早年的一些分离,突然一下喜欢的人不见了,然后也没人跟我来解释。那以后他就变成了终身的一个创伤,也表现在他的躯体上,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表现在他的情绪上。 最近看到一位美国的华裔数学家,他应该是在上海出生的,55岁突然意外去世,什么叫意外去世呢? 我们也不要妄加推断。

 

但是,文章前面是说了他是抑郁症,所以这是一个表现,是个情绪的问题,严重的抑郁导致的意外。常常的这个意外就跟自杀有关系。所以我们会觉得他的隐性创伤、隐性的表现在他的行为表现可能一切都正常,可是有一天他做出一个反常的行为,所以在情绪上他是不开心的。 别人看不出来:在行为上,他可能某一天做这个行为、那完全是超出你的想象。当然还有某种,躯体上的记忆,就是我刚才说的“不吃鸡蛋”的案例。 所以,这一些都需要我们去识别,这些早年的、隐性的这种创伤,那么带给后面成人后的生活的、重大的这种影响。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3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1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