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问题的类型(中)

137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

 

问:也就是说,心理医生力图通过改变每一位当事人的故事结构,使他们摆脱痛苦?答:不,当事人应不应当摆脱痛苦,应不应当改变,都是不一定的。比如说,我们没法假定,一个孩子不去上学了,他上学就好,夫妻闹着要离婚,他们一定要和好才好。在我们内心,是没有这种导向的。我们不应该决定当事人应当怎么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知道,每一个个体,他该怎么生活。我们既不能用主流文化去帮助他,也不能用普遍性经验去解读他,还不能有任何心理学的技术流露出来,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成熟的心理治疗师。问:在什么情况下,你们不急于帮助当事人摆脱痛苦? 答:现在的心理治疗,就是在当事人内心找到资源,资源是指在他内心谁能帮助他。如果他一个资源都没有,宁肯让他呆在那个问题里,不急于把他弄出来,因为弄出来,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问题。比如道德焦虑给人带来的痛苦要比一个强迫症状带来的痛苦大,更比一个单纯的躯体痛苦大。那么率先去治疗他的心理症或躯体痛苦,给他吃药,他症状轻了,身体不疼了,这个时候,被掩藏的道德或伦理焦虑凸现出来,也许他可能自杀。所以当我找不到当事人内心可用资源的时候,我宁肯陪着他,保留这个状态,直到我在他内心找到了可以帮助他的东西,我才可以往前推进。

 

这就是以我的当事人为中心,我要保护他,我要让他获益,但是我绝不能冒进。有时候,得病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很多得了抑郁的人会说,我抑郁了,很难受,但是突然发现大家都很关心我,最初我以为大家都不理我。 我们就会问他,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你的病好了,仍然保持住大家对你的关心? 这些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奇地去问。当事人就会想,对呀,怎么去维持呢?他可能就要考虑主动地去维持关系了。因为一个人,人际关系不好,往往是自己在拒绝,而不是别人在拒绝。但是这样的话,我们不会说,我们会通过提问,让他自己去意识到这个问题。有时候,当他找不到资源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你完全可以装病嘛,让自己的抑郁不要好得太全,保留一点,让你继续在人际关系方面具有一种优势,这叫示弱。讲道理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不告诉他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要他自己领悟。

 

心理咨询的境界

 

问:你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已经17年了,对中国人的心理问题有什么认识? 答:其实是这样的,完全按照东方文化,中国人心理学的问题是比较少的。心理学的问题来源于舶来品。西方文化以逻辑著称,而东方文化则喜欢用机缘、巧合、五行相生相克来解释,不太讲求逻辑。所以在西方文化下,习惯于把事件分成两极,一个是好的,一个是坏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是非健康的。 也就是说,在西方文化里面,把一切都定得死死的,抑郁症就是抑郁症、强迫症就是强迫症、焦虑症就是焦虑症。正如神秀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神秀的境界,西方心理学就是神秀嘛,他就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障碍,是要处理的。在这样一个心理学的导向下,我们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心理学本身的东西会激发人以为有心理学的障碍。也可以说,当这些心理学的知识来到中国后,其实是使中国人的心理发生了混乱。当然它一方面帮助中国人意识到心理学,但是它不适合中国这样的文化下培养的人种。

 

比如过去,老百姓说我心情不好,我睡不好觉,难过,因为我先生对我不好,现在可能都会归结在心理学上的抑郁或者人际障碍,或者是人格问题。 这是人心在无意识地求证。也就是说,当我们学到一个理论的时候,我们就会在内心去寻找,把那样的感受归成抑郁症,而过去,我们不把它归成抑郁症。所以,心理学这个东西,越是普及,我们会发现心理学的问题真多,这不见得是我们这个社会压力造成的,而是我们对社会压力的认同和认知的歪曲。这就好像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变大,宣传抑郁症,抑郁症就会增多,关注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就真的全球化了,事实就是这样。这个问题从哲学层面来说是发明一种观念就会创造一种现实,观念先于存在。在东方哲学里面,神秀不算是个大师。东方哲学认为,一切都是模糊的、边缘化的和非中心论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包括自我、本我、超我,也是很难分清楚的。所以我们这些东方学者,更重视无为而治,我们追求一种境界,像混沌治疗一样。现在的心理学进入了混沌学与复杂性思维,心理学不再是心理学,而是人学。我讲课就讲自组织理论,自组织和自适应。国外的专家还没有把自组织理论应用在心理学,但是我已经在这方面做培训和教育了。我要让每一个治疗师知道,你做不了什么,你不可能决定当事人的变化,但是当事人会有一个自组的能力,有一个自适应过程,我们只有推动他的自组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混沌理论很适合东方哲学,就是不可化约,不可确定,就像慧能大师说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现在心理学就是这种境界,而人的心理也是这样一个境界。 如果你进入不了现在的心理学,那你就是一个机械的心理学家,你不会做太多的好事,你帮助别人的结果,可能是让别人陷入更多的困境。

 

问:可是一旦没有了确定性,就会让人质疑心理咨询的有效性。答:在理论上可以有确定性,但是在针对个体的时候,不能有确定性。因为我不能假定,你必须有和他一样的生活,你才幸福,这是很清楚的。因为你和他不同,不能用普遍性经验来判断。所以,我不可能用别人的经验或别人的心态来引导你,因此当然是不确定的。你必须用你自己的。 所以现在的心理治疗就是,我要为每一个当事人发展一种特定的治疗方式和语言方式,比如你来咨询,我只能发展一套与你匹配的治疗系统,如果我没有这个能力,就不可能做好心理治疗。 现在反思心理学,我们在治疗体系里面有巨大的改变。首先是服务。你不是什么权威。现在国际上的潮流是,所有心理咨询和治疗都打着“服务”的牌子,亲子服务中心,婚姻服务中心,心理服务中心,没有人再提咨询和治疗了。 为什么?因为心理学不再是权威了,现在的整体社会意识只有一个,就是消费。 因为你不是权威,你什么都做不了,你就只能用混沌理论,叫干扰理论,也就是扰动,打个比方就是,我们不可能去影响天气,但是我可以发射一颗炮弹,去干扰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天气改变。 也许发炮引发了连锁反应,下起雨或者冰雹来了,但这也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你不知道是冰雹把人给砸了,还是雨水把人给滋润了。因此,我在做培训的时候,会告诉心理治疗师,怎么做治疗才能保护当事人,怎么保护当事人,不要把一些东西强加给他们。心理学不是说教,不是培训当事人,而是通过心理学的技术为当事人服务,让当事人慢慢地找到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心理咨询预约:0592—5515516

心理健康官网:http://www.xmxljg.com

3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1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