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经生物学视角看行为

13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从神经生物学视角看行为

 

对于“事情越变越好”的痴迷其实是一种叫做“银行家谬误”的思维偏差:为了达到短期增长的目的而牺牲长远利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过程的乐趣和终点的乐趣,在我们头脑中并不是等价的。四百多年前,莎士比亚用他的伟大戏剧《皆大欢喜》告诉我们,“结尾好,一切都好”。时至今日,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仍然很有道理。不过,最近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脑成像研究却推翻了这个古老的迷思。

 

一件事情的结尾美好,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也一样美好,而结尾的缺憾也不代表事情完全地不尽如人意。例如玩5局扑克牌游戏,中间赢两局与只赢最后一局相比,理论上前者应该更让人开心。可人的实际感觉却未必如此,我们似乎对美好的结尾有一种执念。事实上,这种执念正是导致我们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圆满的结尾,通常预示着事情随着过程的展开,会越变越好。然而,如果目光局限于事情的终点,却会让我们忽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时候结尾虽好,但它也极其短暂,并且它的美好可能是被过程的平庸所衬托起来的。大多数人希望无限延长开心的体验,同时又期盼一个美好的收场。在电影《哈利波特》的结尾,有些观众会因为主要人物邓布利多的死而十分沮丧,觉得整个观影体验都不好了。已经体验到的愉悦感,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不好的结局而大打折扣呢?想象一下度假中的你,一边是天天阳光明媚的短假期,另一边是最后一天下雨但其余日子都阳光明媚的悠长假期,哪个更好呢?恐怕有不少人会认为,长假最后一天如果天气不好,整个假期就被毁了。这种对于“事情越变越好”的痴迷其实是一种叫做“银行家谬误”的思维偏差:为了达到短期增长的目的而牺牲长远利益。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过程的乐趣和终点的乐趣,在我们头脑中并不是等价的。而过分执着于圆满的结尾,导致的结果就是夸大了终点的乐趣,却无法提升我们的整体感受。

 

神经生物学角度下的“圆满结尾”

 

为了从脑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研究者们邀请了27位志愿者来进行一场虚拟赌博。志愿者在电脑显示器前观看金币落入两个钱罐的过程。这些金币形状大小不一,一个一个依次掉进钱罐。在视频的最后,志愿者要从中选择一个钱更多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最后掉入钱罐的那些金币比较大,就属于“圆满的结尾”。在观察和做选择的过程中,志愿者都躺在磁共振仪中接受大脑的扫描。研究者们通过计算分析这些脑成像数据,发现了人们偏好圆满结尾的神经基础。当我们衡量价值时,有两个不同的脑区被激活了。其中,杏仁核区域主要处理价值的总和。杏仁核是一个复杂的脑区,通常被认为是大脑的恐惧中心。过去有研究指出,它的激活能导致一系列情绪反应,引起不理性的行为。而另一方面,它又参与了像“节约”这样的理性决策过程。杏仁核对决策的影响会受到另一个脑区——前脑岛的制约。如果感受到一连串不好的结果,前脑岛会加工负面情绪,并对杏仁核有抑制作用。前脑岛处理的负面情绪包括恶心、厌恶,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那么讨厌糟糕的结尾。在虚拟赌博实验中,最优解是永远选择金币总数较多的储钱罐,与最后出现的金币大小无关。那些选择最优解的志愿者大脑中,杏仁核强烈地编码了储钱罐里的“整体价值”。而偏好选择大金币收尾的人,他们的前脑岛则有更强烈的活动。换句话说,选择最优解的人需要主动忽略“结尾不好”带来的负面情绪。

 

打个比方,假如你正在纠结去附近的希腊餐厅还是意大利餐厅吃饭,你的大脑就要计算最近在哪个餐厅的用餐体验更加愉快。根据你的回忆,上次在希腊餐厅,所有菜式都不错,那么整体的印象就是还不错。而记忆中的意大利餐厅,前菜很一般,主菜还可以,而最后的甜点却意外惊艳。那么,你很有可能因为这个“惊艳的结尾“而对意大利餐厅印象更好。大脑的这种思维倾向,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脑。广告,宣传,假新闻等等,通过特别的叙述方式操纵着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掉入非理性的陷阱。没有人可以对广告完全免疫。而思考方式被操控得越多,我们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也越差。为了抵抗假新闻等操纵手段的侵蚀,我们确实需要凡事都多点深思熟虑。其实,大多数人已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这样的做法。比如,做决定前先列一份利弊清单来分析情况,以此摆脱直觉控制,帮助我们得到更完善的结论。在结尾和过程的好坏比较中,不仅仅莎士比亚一个人犯了迷糊。如果日常行为过分地依赖于最近的经验,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错过。下一次有冲动做某件事时,记得先停下来思考一下,用你的前额叶抵挡直觉的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决策最关键的要素上,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06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