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何会找到你?

12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抑郁症为何会找到你?

 

于笑笑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客服人员,她性格开朗,爱开玩笑,经常是把大家逗乐后,自己也发出爽朗的笑声。同事们都亲昵地叫她“开心果”。于笑笑确实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大家很少见她愁眉苦脸过,任何时候她看起来都是能量满满,妆容总是精致的,衣服总是搭配得宜的,办公位上贴满各种励志小纸条,比如“加油”,“今天你微笑了吗”,“你是最棒的”等等。可是,充满正能量的于笑笑,最近却突然辞职了,原因竟是患了严重的抑郁症,无法克制自杀冲动,不得不入院强制治疗。同事们议论纷纷,那么积极乐观的于笑笑,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呢?

 

心理防御机制:反向形成

 

所谓反向形成,顾名思义就是往相反的方向去形成。在心理治疗领域,这是一个专业名词,形容人们把不能接受的想法、感受和欲望转化为相反行为的现象。如果用大白话来解释的话,反向形成就是和自己的潜意识愿望反着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使用“反向形成”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好逸恶劳其实是人的天性,谁不喜欢天天躺着晒太阳,让别的人供养自己呢?可是要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人却必须要创造自己的价值,也被要求必须要遵守某些社会规则,这时候人就得学会跟自己的天性反着来。比如,每当心里涌起好逸恶劳的想法和渴望时,反而要努力地去学习和工作,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赚到生活的资本,让自己过得更好。每当想躺着晒太阳让别人供养自己时,反而去付出,去关心和顾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一段好的关系,以滋养自己的身心。

反向形成的本质是人们发展出来适应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然而如果人们过度使用这种能力,在任何事情上都使用反向形成,当面临冲突时,没有其他选项,只能反向形成,久而久之,就会带来一定的心理伤害。比如,有人惹你生气了,你本可以有很多种选项:

 

1、若环境安全,就跟对方表达自己的生气;

 

2、环境不安全,暂时压抑生气,另外找渠道发泄怒气;

 

3、合理化那个生气,安慰自己说这没什么好气的;

 

4、转移注意力,把生气的感觉放到一边;

 

5、在心里感受那个生气,同时询问自己为何生气,理解这个生气的意义

 

 

可是在你这里,你唯一能想到的选项是,对那个惹你生气的超级友好,热情地打招呼,向对方表达关心,试图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另一个过度使用反向形成的例子是,你非常害怕那种看起来很严厉的人,你本能地想远离他们,然而现实上你的做法却是主动向他们示好,还不断恭维、讨好他们,甚至无意识地贬低自己,让自己在他们面前看起来很卑微。于笑笑可能在采取另一种更加极端的做法,由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其实她经常都感觉非常糟糕,是悲伤的,无助的,痛苦的,可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感受,只能给自己带上一副假面,让自己看起来很积极,很快乐,一切都非常好。

 

依恋损伤导致过度反向形成

 

当小孩子体验到痛苦时,会本能地寻求妈妈的怀抱,渴望被妈妈拥抱、抚慰、保护。在妈妈富有安抚作用的反应中,重新恢复安全的感觉。并且小孩子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自我拥抱,自我安慰,越来越具备心理的韧性。将来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会回忆起妈妈带给自己的安全感觉,进而有能力从挫折痛苦中恢复能量,也有能力去寻求类似妈妈怀抱的关系,如朋友、爱人、师长的支持。在高质量的关系里,人们的痛苦被看见,被理解,被包纳,会使得那痛苦的体验变得能够承受。这也是人们需要亲密关系的重要原因。然而我们中的有一些人,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无法在生命的早期得到养育者足够多的情感回应,以至于他们在成年后也不具备自我安抚和寻求他人支持的能力。在遭遇挫折和痛苦时,他们会觉得只能一个人默默承受。为了“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他们只好自行创造或强化各种应对方式,而反向形成是其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也许在某次悲伤无助时,于笑笑尝试强行要求自己积极正向,然后发现自己的心情真的好多了。她以为找到了抵御痛苦情绪的良药,就此形成一种固化的模式:悲伤无助-积极正能量。因而不再努力去寻求有支持性的亲密关系。殊不知,过度使用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根本原因恰恰是她感到无人关心她,没有人可以为她提供依赖,那种“世界那么大,内心没有家”的感觉,让她越来越悲伤,越来越无助,最终导致抑郁入院。

 

承认自己的依恋需要

 

如果回望于笑笑的成长经历,我们会发现她童年时期的妈妈终日以泪洗面。因为父母感情不好,爸爸长期出差外地,她的妈妈显得郁郁寡欢,经常独自呆坐。所以于笑笑从小就乖巧懂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给妈妈增添一丝负担。亲戚们都夸于笑笑独立能干,但她的苦,却只有自己知道。谁不希望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呢?她只是不得不靠自己,不得不自我依赖啊。对于于笑笑们来说,她们首先得能意识到,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未向任何人寻求帮助,以至于每当她体验到自己有依赖他人的渴望时,会感到莫名的羞耻和恐惧。其次,她们要能够理解和认同自己的需要,在认知上明白到依恋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依恋是一种生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心理需求。最后,她要让自己开始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尝试去交朋友,把那些有能力倾听和理解你的人挑选出来,去和她们保持情感上的连接。如果于笑笑能够从情感关系里得到温暖和支持,就不会再过度依赖反向形成的心理机制,那将使她更能享受生活的幸福感。

 

本文来自:心理师肖雪萍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04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