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102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懒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和同学郭爱萍演出一个小品《母亲的心》,剧情大意是这样的:有位母亲是位王妃,她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岁月一天一天过去,儿子成为英俊的王子。王子爱上了邻国的美丽公主。公主说:为证明你的爱,拿你母亲的心来做信物。王子做不到,为爱所苦,日渐憔悴。母亲得知,用刀剖开胸膛,取出心说:快,孩子,趁心还在跳动,赶快到你心爱的人那儿去!此时天降大雨,王子捧着母亲的心向外跑去。天雨路滑,王子摔倒,母亲的心摔到了地上。待王子重新捧起母亲的心时,他听到心焦急地说:“我的孩子,你摔疼了没有? ”

 

好好爱自己的妈妈吧,因为“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母亲呼唤孩子的声音。世界上虽然只有妈妈最爱我们自己,但是千万不能溺爱,因为溺爱后孩子会丧失积极的力量,善于思考的习惯,一切变得慵懒。其实我想说的是:什么东西欠一点蛮好的,不要什么都满足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有积极进取的力量,就像我小时候家里穷,什么都没有,这就让我产生了奋斗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勇气,试想:你什么都满足孩子了,那么孩子还会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吗?说说我的妈妈吧,妈妈自从来到我们家后,好像是为了补偿我小时候缺乏的母爱一样,就开始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什么家务也不让我们插手,说只要我们好好干事业就行了,以至于回家后的我,惰性越来越有加重的趋势,也不愿意出去锻炼了,以前那个超级煮夫不见了,超级奶爸不见了,其实被爱包裹着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呀,嘿嘿,看来我还是做不到‘生在福中不知福’。

 

从我自身就能体会到:‘懒父母勤孩子’这句话一点没错,我都三十多了,被母爱包围也会产生惰性,更何况是小孩子呢,所以有些事情尽量还是让孩子自己本身的做,父母不要什么都插手,都要包办一切。有媒体报道说:某大学的新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宿舍集体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自杀了……听起来是多么荒唐的一件事,但细想想,这着实反映当今独生子女教育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心理健康等。由此又想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陪读现象,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无所谓,不用多操心。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孩子失去了多少面对困难、锻炼自理自立能力的机会。因此,面对越来越多的“六个”对“一个”家庭环境,还有80后独身子女教育独身子女现象,我们应特别关注独身子女的教育问题,下面就如何培养独身子女自理能力,做个独立的人方面作理性的思考:

 

该放手时就放手

 

孩子由于年龄小,父母疼爱孩子没错,做爸爸妈妈的先代劳一些事也是正常的。但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样样代劳。每个人的一生都要自己去走。家长要有这样的理念,适时的放手,给机会让孩子去自理,于己于他都是一件好事。虽然一开始可能与你理想相去甚远,你要抱着“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一点一滴慢慢培养出来的”宗旨,经常有意识地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教育,他父母三四岁就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洗脸洗头时,让孩子自己端水盆,虽然洒了一地水,孩子哭着,但家长就是站在一旁不帮忙,直至洗好脸,把地上的水擦干净为止,我想,这就是自理。

 

提供机会尽体验

 

能力是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我们的孩子只有更多的参与到自己日常生活的处理过程中,才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自理能力。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让小孩子自己去决策,自己去动手。开始先帮他,与他一起做,渐渐地你做配角,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可以从整理书桌、玩具开始练习;出门游玩,让他准备自己背包;上学,自己收拾学习用品,整理书包……在此过程中,千万不要说孩子动作慢,要耐心等待,让他自己去完成。在做中,孩子会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成长。而爸爸妈妈可成为幕后的把关者,慢慢让孩子学会坚持,并养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了,孩子一生都享用不尽。

 

耐心等待常激励

 

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孩子可能拿着扫把却扫不干净地;可能想铺床却总也弄不平整;可能在洗碗时,打碎了碗;再或者想整理玩具,却不能坚持。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得很好,他们需要时间。当他第一次尝试的时候,等着他,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慢慢适应,并不断鼓励他。当他失望的时候安慰他,帮助他。当他进步的时候,称赞他,激励他。要善于发现他的每一点滴进步,常鼓励,多夸奖!在家长的鼓励声中,孩子会不断发现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不能一看到孩子动作慢,做得不够好,就马上凑过去帮着孩子做。相信,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定会收获多多,不断成长。孩子是祖国的明天,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培养教育孩子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家长,应将眼光应放长远些,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而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只有“懒父母”,才有勤劳、懂事、自理能力强的好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文来自:苗靳婉青的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3-0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