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为何赚得高票房(上)

115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烂片为何赚得高票房(上)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我给3分。其中2分属于表演和参与制作的工作人员,还有1分,给市场营销的水平。先说说这部电影的优点:服化道和灯光摄影剪辑都很好。选角方面,除了沈腾与角色年龄有些违和,其他人都很合适。但好在沈腾演技好,大大弥补了年龄的问题。这部电影的表演方面,我给满分。所有演员的表现都很出色,包括只有一场戏的酱油角色。电影开场不错,所有人物的出场都很妥帖,镜头调度也很好。好了,接下来就要说说这部电影的问题了。

 

在开场部分,令人不适的小毛病是:妈妈的闺蜜硬往晓玲背包塞红包,导致假通知书当众败露的桥段。第一是刻意,编的痕迹太重。众演员和摄影师非常生硬地配合着,才勉强把这个部分给演了出来。作为观众,在这两分钟里,我有一种什么东西即将当众掉地上,摔得很难看却又无力阻挡的小焦虑;第二是用力过猛,失去了电影感。电影和小品是不同的。前者有足够长的时间,具备把观众视为独立的成年人的条件,所以能慢慢营造氛围,塑造人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引诱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它的情境,成为电影的合作创作者。可以这么说,优秀的电影,往往是创作者的思考和观众的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而后者,由于时长限制,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观众,所以不得不把观众当作小孩子,要用力向观众填塞信息,不断发射痒痒挠,去戳观众的痒点,让观众做出条件反射的反应——演员让观众笑,观众就笑,演员让观众哭,观众就哭,台上台下连成一片,看起来很热闹,效果很好。但小品结束后,却很难有什么东西能让观众去思考,去回味。这就是《你好,李焕英》的主要问题:用小品的思路,创作一部电影。创作者带着观众笑了,也让观众哭了,每一个局部看起来都不错,但连成一个整体来看,仍然无法掩盖,它就是一部烂片的事实。

 

开场塞红包段落虽然尴尬,却可以忽略过去,因为接下来的母女对话和车祸段落,温馨美好,情感真挚,犹如春天的泉水一般清澈舒适。所以我的感觉又恢复过来,可以继续看下去了。电影从穿越开始尴尬,到晓玲帮英子约沈光林看电影,到沈光林和英子划船,因吃了变质的豆子导致拉肚子,不得不跳水解决问题,达到尴尬的顶峰。第一是女儿让母亲高兴的方式,竟然是想办法让母亲不要嫁给自己的爸爸,而是嫁给她熟识的一位叔叔。

 

这个部分最大的问题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交代,女儿为何有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她的父亲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是家暴了母亲,还是有严重的背叛出轨,抑或其他的什么恶劣行径?如果父亲没有糟糕到一定的程度,女儿究竟是本着什么样的心态,想要改写母亲的人生,左右母亲的命运呢?这难道不是很大的不尊重,是严重的边界入侵吗?关于这个部分,电影没有交代,甚至连一个可能性的线索都没有给。非但没有给,还在电影的后面部分,塑造了一个憨厚、幽默、温暖的父亲形象。女主和父亲一起生活了18年,可以说是了解父亲的人。如果父亲像故事呈现的那么完美,她到底是为什么,要帮助别的叔叔追求自己的母亲?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这个桥段,像是在暗示晓玲想换一个父亲,她对自己的父亲失望到持全盘否定态度。可是,为什么呢?答案是,不知道。第二仍然是这部电影的关键问题:编的痕迹过于重。就像塞红包的起初,观众就知道接下来假通知书要败露;这个放了三天的青豆一出场,观众立刻也能预测到,接下来沈光林要因为拉肚子在湖面泛舟时出丑。这些情节的设置,原本还可以更高级,更电影,而不是用小品的方式直接给。

 

这部电影的第三个问题是:主题不清。一部电影,就像一篇文章一样,有论点,有论据,有具体的论述推理过程。反观《你好,李焕英》,它的主题是什么呢?母女关系?一点点。亲情?一点点。友情?一点点。怀旧?一点点。爱情?一点点。命运?一点点。做一锅菜,如果什么都来一点点,菜名就是乱炖,或者一锅烩,那么这菜的卖相不会好看,填肚子吧,又不够量,用这样的菜待客,就真是有点尴尬了。这个电影的主题更像是:让你笑,也让你哭,然后,没有然后。也许普通大众会感觉很好(它的被热议,高票房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是,就像很多音乐人质疑的那样:能飚高音,就是好歌手吗?很明显,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知道这篇影评发出,一定会有人说,这部电影不是拍给你这样的人看的。普罗大众只要看个乐呵,不需要什么思想性,什么美感。那么我对此的回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普罗大众欣赏音乐的能力偏低,很多人都只能听得懂节奏简单的迪斯科和广场舞音乐。但是音乐人们,就真的一窝蜂地都跑去创作迪斯科和广场舞音乐吗?作为创作者,你有责任创作既能让大众听得懂、看得懂,同时又能提升审美素养的作品,去和你的受众进行高质量的沟通。这和心理咨询也有些像。若咨询师一味迎合来访者,各种炫耀技术,不恪守职业伦理,不尊重自己的专业。刚开始确实能让来访者赞叹,感觉超好,觉得这就是他想要的完美的咨询师。但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当来访者稍微有些成熟,学得一点点心理学知识,就会认识到这个咨询师不行,然后果断离开咨询,无情地抛弃他先前认为完美的咨询师——根本不会给咨询师任何补救的机会。

 

本文来自:心理师肖雪萍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2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8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