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育女,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养儿育女,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今天是母亲节,作为一个身在海外,没有长辈在身边的十年职场妈妈,我想分享一下怎么在养儿育女之余做自己。当然这一路摸爬滚打,并不轻松,尤其是二宝二岁之前的日子,非常辛苦,体力透支在公司晕倒过。不过日子苦尽甘来愈来愈上手,现在终于十年磨一剑,能够分享我的心得。
找出自己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除了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是员工,你还是你自己。多重身份的转换是不是好辛苦? 其实要面面俱到并不容易,但是找到自己想要什么却相对容易。你对现阶段的你,是有想法的,你对五年后的你,是有盼望的。五年之后,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的画面? 你在做什么? 和谁在一起? 日复一日的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看星空,想象五年后的自己。你可以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不必纠结对错或可不可能,尽可能跟随自己的初心。五年里,孩子的变化是很大的,从刚出生,变成要入学;从小学变成中学;从中学变成大学。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也得跟着孩子成长。五年后,我们长了5岁,我们的父母也老了5岁,这些身边的人事物,也会动态地成为我们的一部分。
从5年后的自己倒推,转换视角来看现在的自己。想要成为5年后的那个人,怎么从现在的你蜕变? 能不能把愿景孵化成行动目标呢? 在孵化的过程里,也许你会发现你内心真正想的,跟嘴上说的不一样;或者是愿景根本无法孵化成行动目标。这种和自己对话的过程,能够更了解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也或者自己根本就太贪心,什么都想要。然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无从开始做自己,或不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你会迷茫觉得没有为了自己而活。随着年华的老去,这种消耗感是很可怕的。找到了自己的愿景之后,能够在每一年的行动目标之中,有意识地融入生活之中,愈来愈接近那个5年后的自己。
资源分配:时间金钱注意力
想要在多重角色之中流畅转换,则资源分配不可不注意。人有三种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这三种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身为职场妈妈,在资源分配取舍中,需要果断一点。除了上班和通勤的时间之外,孩子也许一天至少会花到你3小时的时间,加上家务事和睡觉时间,很多人根本觉得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这个时候,动脑筋把运营类的事情系统化,就能够减少注意力的消耗。打个比方,我绝对称不上是能把家务做出艺术的妈妈,但是我也许是做家务做得最少的妈妈。这些年来,周末两个小学生会负责早餐和洗衣服的工作,平常日的早上我起床后直接去上班,由老公负责早上的家务及送孩子上学。放学由课后班去接,等我下班后去接的时候,他们的作业已经完成。晚餐由做餐馆的朋友送到家里,当我在检查功课的时间,两个孩子先把明天中午的便当给弄好。等到晚餐结束之后,把碗放入洗碗机里,开车送孩子去游泳队练习。在等孩子练习的时候,我也在一旁徒手健身。回家之后,孩子梳洗的时间,我写复盘日记。等到他们梳洗完毕后,我们会一起到房间里,分享今天的好事情及坏事情,然后送他们睡觉。因为把运营类的事情系统化,所以这些事情运转起来,一点也不消耗精力,反而愈做愈顺,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地方。
孩子的生活规律化
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拉扯。孩子从小的时候,就应该尝试让他们能够有一个相对比较规律的作息。当然这取决于孩子的天性,我们家的二宝就是一个磨娘精,一岁半之前,从来没办法睡整觉,又只要妈妈,不要爸爸。所以二宝2岁以前的无眠地狱,搞得我身心俱疲。然而,这正好突显了孩子生活规律化的重要性。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晚睡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其实孩子饮食和睡眠,恰恰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石。一个孩子吃得规律,睡得好,动得多,身体自然就会长得更健壮,各方面的发育也会更均衡。生活规律化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孩子能够产生安全感和时间感。孩子在小的时候并不知道时间概念,他们的吃喝拉撒由大人来掌控。然而,在他们开始能理解大人的指示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给他们一些规律化的训练了。
我们在孩子1岁半之后,就开始在他们的房间放置一个电子表。早上7点钟的时候,电子表会发出滴滴滴的声音。如果孩子醒来的时间早于7点钟,并开始哭闹,我就会走进房间里,对他说,「嘘! 还没有滴滴,还要睡觉喔!」等到电子表发出滴滴滴的声音时,我就会走进房间里,对他说,「滴滴了,起床啰!」然后把遮光窗帘拉开。只要重复地这样做1到2个礼拜,孩子就能理解滴滴的意义是什么。之后,每天早上的滴滴声增加为3个,一个是起床号,一个是早餐号,一个是出门号。孩子很快能理解这些是什么意义。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能预期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所以安全感很足够。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活动也愈来愈复杂,我们家的闹铃提醒,已经从电子表转换成谷歌助理,每天有11个提醒,而孩子们的时间感也愈来愈强,常常他们会瞄一眼时钟,算着自己还有几分钟可以完成事情。而更棒的是,这种小时候就养成的习惯,让我们亲子之间,不需要你催我吼,大家都能行云流水地完成事务。其实养儿育女不一定要满满的付出感,在儿女成长的同时,妈妈也能实现自我成长。我们是先成为自己,才成为妈妈。在母亲节里,祝福全天下的母亲都幸福快乐。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