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成长的经历(下)

10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女儿成长的经历(下)

 

我心疼女儿,问她:“你安排这样紧张,累不累?”女儿不屑地说:“跟我当运动员时相比,这算不了什么。” 她学外语时,我们夫妇出于教师职业的习惯,还经常嘱咐她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有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 “爸爸,您什么时候才别管我了呢?”我发现,女儿长大了,独立自主意识增强了,是厌烦我管教她了。女儿的问题给我出了个难题。我想了想说:“我看你独立决定、处理几件事,我放心了,就不再管了。”女儿做了几件事,很好,很圆满,于是我们决定完全“放飞”,不再管她了,让她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让她自己拿主意。那时候,她18岁。

 

女儿当了教练,平时和运动员住在一起,还是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一年以后,有一次回家,她对我说:“爸爸,我辞职了,不想当教练了。”这么大的事,女儿“先斩后奏”了。我听了,虽然有点儿惊讶,但没有指责她。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择,必定有她的理由。于是,我只是淡淡地询问她辞职的原因。女儿说:“这些年我当运动员、教练员,训练、比赛任务十分紧张,我没有读多少书,将来适应性比较差,适应面比较狭窄,只能干体育这一行,太受限制了。我想,多读点儿书,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将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年轻轻的就成为北京花样游泳队的教练,工作稳定,收入也不低,那可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轻易丢掉了,感到有点儿可惜,也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

 

我小心翼翼地问她:  “闺女,你要读书,当然很好,也是爸爸妈妈的期望。可是,你报考大学,有把握吗?”女儿信心满满地说:“事在人为!”女儿的理由,让我们心服口服,我相信她能够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她自主的决择。因为女儿从11岁就进入专业体育运动队,训练、比赛都很忙,没有读完小学,中学的课程也都是见缝插针,挤时间自学的。她学完了大专班,要考本科,需要请家庭教师补课。我说:“闺女,你要请家庭教师辅导,我和你妈都可以帮你的忙。”

 

女儿说:“爸爸,您不用管,我自己可以找到。” 在女儿当教练期间,她每天带运动员训练。训练结束后,她顾不上吃饭,先找个安静的环境自学外语,一直坚持了很长的时间。双休日和假期,她很少回家,都抓紧时间听老师的辅导。我和她妈当年都是学的俄语,根本辅导不了她的外语学习。一个没有系统读过小学、中学的女孩子,竟然真的全凭任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本科。学校和专业也是她自己选择的京贸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在读大学期间,她已经结了婚,他们夫妇二人收入高,条件比较优越,开上了自己的车。在上本科期间,她又参加了社会上的外语培训班。学校的课上完了,就开车马不停蹄地赶到外语培训班继续学习。全靠她自学,大学本科还没有毕业,她就以优异成绩顺利地通过了托福考试。

 

她要出国留学,她丈夫有美国的“绿卡”,说可以帮助她联系。她拒绝了,要自己亲自联系。本来美国有学校已经录取了她,可能就是因为她丈夫有绿卡的原因,怕她有移民倾向,经过几次迁证,都没有拿到。于是,她自己联系到了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大学,到那所学校读了MBA。在国外拿硕士学位,一般要三年的时间。光通过语言关,往往就需要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我的女儿,由于外语基础比较扎实,刚刚到西悉尼大学一个星期,就直接听老师用英语讲课。在澳大利亚读书期间,她家条件好,带去了足够的钱,可以买一辆轿车私用。可她没有买,她说开私家车独来独往,很难接触、了解、融入当地社会。坐公共汽车,多接触一些当地人,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外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她的功课,在班里一直是突出的,门门课都顺利通过。只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提前毕业了,获得了硕士学位。回国以后,她打开电脑,从她们学校的网络上,查到了老师对她的评价和分数。她的老师这样评价她说:“可爱的赵彬小姐:你是全班最优秀的学生,你是老师的光荣!”

 

有关系,他不用,要自己找工作。女儿本来有机会留在国外工作,但她不乐意。她曾对我说过:“只有飞机在首都机场落地的那一刻,这心里才踏实。”回到国内,女儿开始找工作。我说,需要的话,我有些熟人,可以帮你联系;她的公公是中央国家机关的部级领导干部,说也可以帮她联系、介绍工作,想在国内上班也行,想在澳大利亚工作,大使馆有熟人,也可以帮她联系。她都婉言谢绝了,不用我们操心。她要完全独立联系工作单位,她说她行。她先上网查寻,又开着车跑了全市好多的外资企业。内地的,香港的,外国的,几家知名的大企业都有意录取她。最后,她选择了中关村一家有名的新兴的软件公司(中兴),做了董事长助理,负责全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工作期间,由她亲自主持了公司股票顺利、圆满在国际上上市,公司的领导和员工对女儿的工作都十分满意,也大大增强了她的自信心。她的月薪数万元,是我这个大学教授工资的近十倍,年年还都受到公司的重奖。

 

早“放飞”早“放心”

 

女儿成长的过程,给我们做父母的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及早培养和锻炼她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这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父母培养教育子女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子女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独立生存。子女小时候,要试探着“放飞”,循序渐进。长到一定的年龄,就要完全“放飞”,父母不要扯孩子的后腿。孩子要总是生活父母的“卵翼之下”,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决不会跳跃。”做父母的早一点试着放飞,孩子的“翅膀”就会越来越硬朗,就会飞得更远更高。我看,现在许多做父母的对子女包办得太多。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许多本应当由子女自己做的事,都是由父母替他们做;许多是子女应当承担的责任,都由父母替他们承担;早该“放飞”了,还是不肯放手,总是不放心。难道想侍候孩子一辈子?面对这种情况,我很为这些被“抱大”的孩子们的发展前途担心,也替“无微不至”地侍候孩子的父母们的未来发愁。这样侍候子女,什么时候是个头儿?父母到老都会有操不完的心。这包办,那代替,到父母老了,总有一天是什么也不能包办代替,爱莫能助了;而子女从小被父母一直“包办代替”得根本不具备生存能力。到那个时候,你说怎么办?你又能怎么办?因此,写了此文,与做父母的共勉。        因此,写了此文,与做父母的共勉。

 

本文来自:赵忠心家庭教育博客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