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面工作从哪里开始(上)

13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体面工作从哪里开始(上)

 

巫女翻车,回头重做初级武僧

 

几年前,作为初入咨询工作的人,我曾一度认为自己天赋异禀,走起这条路,应该比大多数人平顺也悠然的多。毕竟作为被曾老师夸过的成百上千名学员中的一个,他曾经说我:”有巫女般的灵气。”带着这样的自恋,我在江湖上开了自己的名号,开始了自以为潇洒的从业之路。在最开始确实是走的比较得意的。看似敏锐的洞察,深刻的理解,如喷泉般涌个不停的解释,都让我最初在咨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感,这快感来自来访者被击中时的沉默,对我深深的依赖,以及时不时流露出的惊叹目光。在一个又一个那样的瞬间里,我和来访者不断陷入了自恋满足的游戏。游戏的过程很有意思。对于来访者来说,ta的想法是:”你什么都知道我,那我还说什么。全程让你猜猜看。”而对于我的想法是:”你看,你不用说很多,我就能瞬间穿透你的历史,洞悉你的内心。”

 

这个游戏是很好玩,就像妈妈和婴儿,满足来访者的全能自恋——我想的,你都知道;满足我自己的全能自恋——你不说,我也能知道;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这样游戏的循环往复里,来访者的现实功能并没有得到多少显著的提升,反而在退行的圈圈里晕晕乎乎沉睡不醒——咨询一年,来访者获得了各种不用费力就能得到的理解和看到。全世界就咨询师最懂ta。咨询师以外的人,都成了坏人,都是那个既不懂ta,又没光环的凡人。生活一落千丈,咨询室变成了桃花源。

 

当然,一旦来访者醒来,愤怒是必须的,因为生活还是一地鸡毛,消耗了大把时光和金钱,却不知道靠自己的双脚,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和难堪灰暗的现实里,可以走多远。就在这样”恩爱—愤怒—抛弃”的游戏里兜兜转转了几年,我开始意识到不对劲。所幸工作室的课程一直傍着身,付老师曾老师的内容反复的嚼,也没放弃过服用”督导”这颗药,慢慢的,我清醒了过来。我发现我之前干的这不是咨询,或者说,这不是精神分析动力性咨询。万千的咨询功力中,仍然会有厚薄远近之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靠着天生的敏感在做咨询,但是只有敏感,没有校准,就很容易遇到我这样的状况,利用”巫女/巫师”的灵气,把咨询做成了”玄学和巫术”。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搞精神分析的人会被人诟病:那些脱离来访者体验,多数经由咨询师头脑和过往经验投射出的所谓理解和诠释,多是无根之水,是一场披着咨询外衣的童话编撰。灵气不是不重要,事实上灵气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像是咨询师的”潜意识的鼻子”,能够嗅出来访者的某些伤口、优势、人格特征。然而就像敏锐的嗅觉也会有偏倚,有的人闻花香敏锐,对香料的反应却和普通人一样,而在某些气味上,甚至敏锐度可能会低于常人。因此,仅靠天生灵气,必然就会对自己的盲区缺乏警惕和觉察,偏偏这些盲区,决定了长路是否好走,夜行是否会常撞鬼。我是摔的一身泥巴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凭着灵气和感觉以及爱好,走入咨询师这个行业的人,最要打磨的,就是先把这些好用的天生外挂卸下来,用肉身进行训练。像少林寺的初级武僧一样,从站桩开始。那啥是站桩呢?首先是把桩找到。咨询工作里的桩,就是理论。系统的理论学习,钻研理论源头的经典文献,尤其是结合着实际案例观摩的学习,是把桩找准立稳的最好方式。

 

我的很多同道,爱吃百家菜,啥都学一学。学广在一开始是好的,因为要通过学广,来找自己适合的方向。但如果一直学广而不能学深,那这演武场上就没有桩,有的可能只是粗细不一的很多细棍,这不行,这练不了马步,还不抗震。深耕计划里的第一年,观摩督导——就像实习医生看主任医生甚至院长级别的医生,上台动手术,每刀切在哪里,哪里要分离,哪里要缝合,这动作步步分明尽在眼前,你在现场看着,没有藏而不露,有的全是真功夫一帧帧的推进。观摩完毕后,没看懂的地方,还有小组,由已经在临床前线干了6、7年的UM助教老师,带着各自小组的成员,回顾,解释,放大、重演,这种技术回顾和慢放的浓度,喝一壶,可以管好几月,有些渗进骨子深处的领悟,则可以伴一生。还有第一年里的持续文献研读。助教老师带着手把手的教,一句句的解释。这过程就像小学学汉字,跟着老师学,底子扎实的学生能通读四大名著,刚学没太久的,也能看明白注音童话。只要自己掌握了解剖文献的能力,以后遇到再难的案例,都能向查字典一样找到出处,有章可循,也许会增加很多安全感。

 

“你的灵气你保留”,这也是UM教学的特点——保护学员的感觉,甚至启发和解放学员的感觉。但在感觉的旁侧,牢固的理论支架和桩子,要同步一根一根的立起来,绝不让受训的学员的灵感变成无根的浮萍,天上的风筝,飞不稳还绊自己的脚。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感觉的动力,和理论的引擎,让咨询稳定的行驶在航线上。

 

 

搭体系,从一根杆到一栋楼

 

夏日种瓜,搭棚技术直接关系到以后挂果的效果。为什么要搭框架呢?你不能让瓜果在地上爬,诚然,即使那样,它也能结果。当然也有爬到旁边树上去的,借旁边一棵树的高度,成就自己的果实。但那得靠运气和眼光。很多时候,没有框架的瓜果,身上总是有僵死的硬块和伤疤,这些地方吃起来味道不好,就像没打好基础的变形了的习惯,有的好校正,有的形成太早,再校正就变得很难,很难。至于攀爬到其他树上借架子的瓜果,那真是运气好啊。运气,是我们旁边有没有这样一棵树,眼光是,我们能不能识别它可以帮到自己。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不学会自己搭架子呢?”要学会自己搭架子,首先自己得在好的架子上长过。架子一开始都是外部的,就像弗洛伊德提出的”超我”,也像客体关系提到的”外部客体”。当它能很好的与我们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日积月累,便成了我们的内在骨骼。好架子难遇,一方面在于质量,另一方面,在于它是否愿意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去因人而异的调整适配的方式。大班授课是肯定做不到的,幸运的是深耕是小班贴身教学,老师挨着你教,和你一走三年,讨论的都是些很”底层结构”的东西。在线上的讨论,和线下三天的实操训练里,互相交眼界、交胆识、交智识,交性情,还交人格底子,这种气息相通的熟稔,让单位时间里,可以内化的东西成倍增长。面对面是骗不了人的。老师嗅觉灵敏,学员也没长个假鼻子。我经历过服务师训练的三天线下实操训练。往凳子上一坐,来访者带来的压力立刻扑面而来。任你台下巧言灵思,反应如何敏捷,你下水才知温度,才知自己受得受不了那个水压,换气是不是能真如你在场外般优雅。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11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