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加班的意义(上)

11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拼命加班的意义(上)

 

2021第一周,火了一句话:

 

“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这段话传了一天,最终确认是真的拼多多账号发出来的,不过拼多多又回应说,是合作公司员工李某某发的。不管怎样,员工猝死这件事真的,这句话也确实是代表了很多人的价值观。不过这篇文章不是吃瓜的,而是认真探讨一下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价值观,确确实实在很多企业是盛行的,很多企业、老板、领导,确实拿这样的价值观,告诉员工,底层逆袭,要靠拼命加班,这是福报。要命的是,很多普通人相信这是对的。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尊崇一个词是“常识”,咱们想一下,公司鼓励员工加班,动机是让员工逆袭、改变命运?这符合常识么?显然不。恰恰相反,普通人逆袭,要靠“不加班”。但是,很多人知道,我是妥妥的“奋斗价值观”倡导者,我自己的逆袭,靠的是奋斗,我的公司叫“向上生长”。我既提倡奋斗,又反对拼命加班,这不是很矛盾么?一点不矛盾,是很多公司、老板和领导故意混淆了概念。

 

 

废掉一个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就是,让他拼命加班,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前段时间我面试一个新媒体编辑,她问:你们每天就发这几篇文章,为什么需要这么多转载编辑?是的,我们就俩日更的公众号,一个每天发三篇,一个每天发一篇,加起来就是每天发4篇,我们几个人干这个事呢?4个人,我加3个编辑。我写原创,3个编辑做转载。看这篇文章的,估计也有不少新媒体编辑,你们知道,其实我裁掉1—2人,完全没问题,很多我们这个工作量的号,也就是一个人负责转载,3个人不多。为什么要这样?我不希望,大家没有时间读书、听课、学习,包括我自己。我不希望,我们的编辑,是机械式工作。假如,我们只有一个人做编辑,他平均每天要发三篇稿子,他的工作就一定是机械式的:快速刷很多号,找数据好的文章,都是浏览一下,不会认真读。确定要发的文章,也没有时间认真精读编辑,而是一键清除格式,然后迅速把一些地方加粗标颜色,然后到时间推送,没有灵魂的选留言。第二天,重复,第三天,重复,重复365天,这个人有啥成长?我3个编辑,每个人做得少一些,我要求他们,你们找文章的过程就可以慢一点,认真一点,这个过程中,碰到好文章,认真读一读,思考一下。当天确定要发的文章,应该是你认为很有价值的文章,既然这样,就不要机械化的排版,而是从头到尾一句一句的精读下来,做做编辑,这个过程中让自己成长,我不允许自己每天推送的文章自己都不读,不值得读不行,没时间读也不行。同时,这个工作量,也让你有时间读书、听课、学习、成长。为什么呢?作为提供内容的编辑,你自己都不成长、没水平,你凭啥做一个公众号提供内容给大家看。创业第一年时,我有同事,很努力,周末他们主动给自己工作加量,更快的推进工作,总之特别忙,工作时间超长。很多老板喜欢看到员工这样,但我总是担心,担心他们忙到没时间成长。我经常告诉他们要注意休息,周末也不要一直干活。

 

我当时跟一个课程助理说:

 

「你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工作节奏,不用推进的太猛,每天早点下班,周末也不用这么拼。你空出来的时间,除了休息好,就是用来自我成长。比如,你的工作需要写东西,那么你必须保证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学习、大量阅读、听课,甚至这要变成一个强制性学习任务,跟你的工作任务同样重要,甚至你上班时间做也没关系。我写作三年多,为什么越写越好,永不枯竭,永远有新东西可写,永远能提出新观点,因为每天我都有雷打不动学习时间,不管当天多累,这个习惯我都没中断。」你必须有时间成长,而不是无休止的加班工作。不信你问问自己:过去一个月的忙碌中,过去一年的忙碌中,你有多少时间用来成长?你成长了多少?如果你每天加班,周末也加班,忙到连认真读几篇好文章的时间都没有,忙到连听几节课的时间都没有,忙到想在周末精进一下某项技能、提升一下某项能力的时间都没有,你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了。很多人沉浸在每天的忙碌工作中,早上八点出门,晚上十点多甚至凌晨后回家,累得洗漱完倒头就睡,明天又这样重复一天,后天又这样重复一天….日复一日。这是废掉一个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因为你会觉得每天都做了很多工作,甚至陷入自我感动。你每天都加班干了很多活,是没错,但你过去半年、一年进步了多少?你自己心里没数么。

 

为什么说这是废掉呢?

 

因为学习是一种习惯,成长是一种习惯,精进也是一种习惯,你若是一年两年里都忙到没时间成长,你最终也会习惯了每天不成长的状态,毕竟不成长本身也是人最舒服的状态。因此,时间长了,你就丧失了成长的能力。而大部分老板不关心这个,为什么?比如一个新媒体公司老板招一个编辑,假如这个编辑成长很快,可以做更有价值的事,对老板来说这是意外惊喜;假如这个编辑不成长,那也完全没关系,老板招你来就是让你做编辑的工作的,你一年没进步也没关系,你就日复一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就行。因此,你成长,是老板可遇不可求的,是不可控的;而在「你能胜任的工作」上给你不断加任务、加工作量,是老板可控制的、可明显有更大收益的做法。所以,你最好不要无休止的加班,要给自己争取成长时间。

 

持续成长,恰恰要靠“不加班”

 

不加班,才有时间做持续的增量成长“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这句话的就是在混淆概念,把“不拼命加班”=“选择安逸”。我在开头说了,我是奋斗价值观倡导者,这个社会竞争激烈,我反对安逸,但我不认为,不加班就是安逸。我最勤奋的时候,大概是2015年到2017年,也是我逆袭的启动时期。那段时间,我非常拼,平均每天奋斗时长绝对超过12小时,一个月绝对超过被大家抨击的300小时。但是,我不是加班,事实上我们公司每天的工作,五六个小时就可以做完,90%的同事都可以做到每天按点下班。我当时是个编辑,做完本分工作后,我自己阅读很多好文章,拆解爆文,分析别人的写作技巧,我拆解了很多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了解很多公众号以及主理人的前世今生,自己也做很多工作之外的写作练习,有段时间开始总结一些追热点、写爆文、运营公号的经验,给别人做分享。

 

什么是加班?

 

就是每天应该工作8小时,公司给你安排了明显8个小时干不完的工作,给你安排了12个小时的工作,所以你必须加班,不加班完不成。现在大部分大公司的加班,都是这样的。按这个来讲,我几乎从来没加过班,我们公司从来没有给过繁重到8个小时干不完的工作。但我也从来没安逸过,业余时间,我逼得自己很紧,一直学习和成长。有人说:工作的过程,不就是很好的成长过程么?加班多工作,不是可以成长得更快么?我部分认同。为什么呢?

 

每份工作必然包含大比例的重复性、同质化工作

 

比如我做新媒体讲师时,前期准备课程时,我每天进步很大,我每天在打磨新的东西,等这个课程做出来,我出去讲一次自己进步很大,再去讲第二次还有很大进步….但这毕竟是一个重复的、同质化的工作,我每次出去就是讲那几百页 PPT,当我疲于奔波在一个个公开课和一家家企业、没有时间学新东西时,我的进步就变得很慢了。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2-09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