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信心?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如何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 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 (A.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产生自信心,是指不断地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你就会产生一种很明显的毫无畏惧的感觉、一种“战无不胜”的感觉。
当你拥有自信心之后,原本不能轻易解决的问题也能在不经意间迎刃而解,得到成功的滋味。我们很多人都希望能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某一方面很突出,比别人优秀,以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所以父母拼命要孩子去学一门本事,或者提早让孩子学习将来课堂上的内容,一半是觉得孩子只要在这方面学得好,就会自信;一半觉得其他人都在做,自己的孩子拉下了,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但是!如果人的自信是建立在某一方面比别人优秀的基础上,这种自信是不可持续的、脆弱的,因为,永远都会有人比你在这方面优秀,一旦受挫,建立在这上面的自信也会受挫,连续受挫,人就变得不自信了。人的自信不能建立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好的基础上。所以父母处心积虑想给孩子培养一个自信领域是对孩子真正自信心培养的一个误导。自信是一种对自身可持续实力的培养和认知。如果一个孩子能相信通过努力就能成功,不断发展自己的实力不断与先前的自己挑战,不断提高,永远坚信任何的挫折都是自己努力的动机,都能促使自己更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孩子就是真正自信的孩子。这个过程没有和别人比的机制。他们的目标是,挑战自己、认知自己,这种挑战是长久的、永远的,而且时时能感受成功。这样的孩子不会担心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人差,因为在相信自己的实力的同时,他们也会理性地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优势,所以他们不会时时都去和别人比。对于他们自己的强势他们也不会因比别人高出一筹而沾沾自喜,因为他们挑战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所以高出别人不是他们的目标,因为这种目标太短浅。如果父母的着眼点永远是孩子的自身,用心发现他们的强势,鼓励他们时时和自己的过去相比,受挫的时候不妨看成是为进步而奠定的阶梯,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会有一种真正的自信,而正是这种自信使他们永远不惧怕失败。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