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指导心得(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美国教育指导心得(下)
随意玩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足
孩子们坐在书桌后面的时间更长、玩耍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更短,直接导致了注意力缺失症的发病率比20 世纪70年代翻了一倍。任何一种动物,都会本能地跟身边的物体玩、跟其他动物玩,这样才能不断健康成长。如果失去了玩耍的机会,连老鼠和猴子就会变得更有侵略性。那些没有玩伴的小猴子长大之后没办法搞清楚其他猴子的情绪,而且会遇到社交困难;与此相反,经常玩耍的老鼠会分泌出更多神经可塑性所需的蛋白质——换句话说,它们学习能力会更高。人类的社交更复杂,通过游戏,孩子们才能学会怎么做决定、解决问题以及控制情绪。波士顿大学教授彼得·格雷说,“人类孩童天生就是要靠玩耍来学习的。当今社会,我们已经把孩子的童年摧毁殆尽。孩子们多多少少都在被大人们指挥着、监督着、保护着过生活。他们没有机会练习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没有机会练习怎么跟小伙伴们商定规则,因为大人无处不在,替孩子们把这些事情都处理了。”
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什么过时了?
家长永远想着要把孩子的“不服管”一网打尽,但是现代孩子的大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换句话说,并不是他们不想听话,而是他们的大脑不足以满足父母的期待。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70 后、80 后、 90 后的父母往往是在严厉型父母的教养下长大的,他们成长过程中家规严格、亲子关系相对疏远,所以他们想要弥补这个缺憾,很容易矫枉过正。为了跟孩子更亲密,他们只赞美、不设定规矩,很多重要的原则都被牺牲了。但提倡宽容育儿的人一旦遇上孩子行为后果的问题时,就崩溃了。本来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但孩子一直哼哼唧唧、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时,忍无可忍的父母又开始使用严厉手段。这跟我们小时候经历的还有什么差别呢?甚至因为反复无常变得更糟糕。心理学的自主理论认为,人要想把生活过好,就需要自主、有能力并且能够跟他人建立有效联系。反复经历惩罚的孩子只会在调皮捣蛋的路上越走越远。面对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大人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趁机加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重获自我管理的能力。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接受现实往前走吧。
父母能做些什么?
每个孩子天生的技能不同,遇到的挑战也不一样,这些都不是父母能够控制的。父母能够施加影响的,有3 个方面:联系、沟通和能力。本着既要跟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又要给孩子立好规矩的想法,凯瑟琳独创了“学徒型育儿”代替传统的“命令 -服从”方式。“学徒型育儿”的核心,是帮助孩子逐步自主发展,不控制也不急着纠正,建立有序的家庭合作关系。第一是跟孩子建立真诚联系:亲子关系是第一要素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就不存在良好的影响。孩子们发脾气时,并不一定是捣乱,只不过说明,孩子需要得到指导和帮助,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即便是大脑发育程度相对完善的孩子,一旦面临冲突,也没办法启动大脑中负责理智的功能。那个时候,无论是威胁还是奖赏,都是听不进去的。家长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神经纤维的成长,而这些神经纤维连接的都是大脑中负责情绪管理的部位。想做到这一点,家长需要在孩子发脾气时,跟他们建立起真正的联系,看到他们情绪背后的需求。他们越能平稳情绪,大脑里的沟壑就发育得越深,换句话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越高。当父母或是其他孩子信赖的成年人,能够表现出同理心或是给予孩子安慰的话,孩子反而更能进行自我管理,逐渐靠近认知的基点。第二是发生问题的话跟孩子积极沟通:不包办、少命令、共情式聆听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大人和孩子必有一仗,如果孩子赢,那是喜剧;如果大人赢,那是悲剧。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什么是不能商量的。不遇到必须指正的问题,就不要批评,控制一下日常唠叨、烦躁感满满的语气吧。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在孩子大脑前额皮层完全发育成熟之前,大人需要帮助他们培育执行功能,直到孩子们可以完全独立的那一天。执行力,比智力还重要。一起做家务,就是个很好的方法,不仅能促进沟通、培养责任意识和能力,观察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所在,还能发现孩子捣蛋的类型和原因,找到应对方法;与其敦促孩子们好好完成各项任务,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在人生中为自己负责。在失败和有压力时管理自己,头脑解决问题的部分就会发育得越好。当他们因为没时间去玩而感到失望的时候,父母最好能体谅一下,不要说,“我告诉过你,应该动作快点的吧。”也不会趁机教育“下次你就应该这样……”最好让他们自己从实际经验当中得到教训。
第四是确立界限,定好规矩
让孩子有自主权,不意味着ta可以胡闹,只是说我们没必要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开始坚持界限的时候,父母和孩子都可能不太开心,但是从长远看,对双方都有好处。不过要注意的是,规矩不是父母随意定的,也不是想随时加就加的,一定要事先说好,并考虑到孩子合理的权利和意愿。
写在最后
既然有一半的孩子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明成长过程中有偏差是很普遍的,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不必感到过于内疚。没有父母是完美的,即便做错了,能改正的话,还是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一样的。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