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属于哪一类?

11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你的父母属于哪一类?

 

为什么长大后,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心强大,遭遇挫折可以很快振作起来;有的人则情绪起伏混乱,内心脆弱,遭遇一点挫败就陷入焦灼暴躁,觉得难以承受的崩溃感?

 

你的父母属于哪一类?这世界上有三类父母。

 

一类父母是:你说我不喜欢吃芹菜,他就停下来,不再给你夹芹菜;你说,我太热了,要脱衣服,他就说好,然后允许你脱衣服。第二类父母与第一类父母形成鲜明对比:你说我不喜欢吃芹菜,他还拼命地往你碗里夹,然后告诉你不要挑食,吃芹菜对肠胃好;你说,我太热,他说,怎么会热呢,我感觉天气一点都不热啊,你要脱衣服,他坚决不让你脱,还批评你,你这个小孩怎么这么不懂事……第三类父母,是介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父母中间:他们有时候给你很大的自由,尊重你,不会强迫你;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你,不允许你的自我表达。但是总体上允许的时候比强迫的时候多。一般来讲,当第一类父母和第三类父母的孩子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比较有福。但是如果你摊上第二类父母,那真是不幸, 这类父母控制欲很强,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他们不断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本质上,他们在亲子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只见自己的意志,看不见孩子的意志。孩子身在这样的关系中是非常难受的,仿佛自己是个不存在的人。

 

我最后悔的事是自己对他们死心太晚

 

我有一个来访者告诉我,有时候她和自己的爸妈说话和相处时感受到的痛苦让她,特别想一刀捅死他们,然后再捅死自己。

 

她和我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她小学五年级开始写日记,到六年级时发现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然后她屡次告诉父母不要偷看自己的日记,甚至把日记上了锁,父母还是开锁偷看。直到最后一次,她歇斯底里地大爆发,当着父母的面撕烂日记,还砸烂了窗玻璃,父母才真正听到她的呼求。不过,从此以后她也不再写日记。

 

另一个例子是:

 

高中住校后,父母经常把她的卧室当成杂物室,亲戚朋友送的年货,旧的棉被,旧的衣服都会打包好放在她的房间。她每一次回家都告诉父母不要把这些东西放在自己的房间。父母每次都说好,可放假回到家,东西依然堆满了她的卧室。上了大学后,情况依然如此,她为此哭闹过一次,父母却骂她:

 

“神经病,小题大做”

 

“你只是寒暑假回家住一下而已,为什么房间不能放杂物?”可是她只是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刚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家里重新装修,她拿出自己存下的全部积蓄——五千元给父母,说用这笔钱隔出一个储藏室,再给自己买一张书桌,因为她的旧书桌已经坏了。可是,最终,父母拿着这五千元,什么都没有做,依然把她的房间当成了储藏室。从此,她彻底对父母死心,把心门紧紧关上,不再对他们敞开,不再和父母做任何情感的沟通。

 

她说过这样一段话:

 

“曾经我一直在做各种努力希望他们看见我,听见我。我一直不愿承认或者假装看不见一个事实:我在他们那里根本就不存在。所以我才会不被看见,不被听见。所以,无论我多么大声地呐喊他们都听不见我的需求。跟他们相处时那种无力、痛苦、绝望、歇斯底里的感觉曾长久伴随着我,也影响我和其他人的相处方式。我在人际关系中要么卑微讨好,失去自我,要么过度防御,容易愤怒,我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度。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是自己对他们死心太晚。自从对他们死心之后,我感觉自己才真正地活着,存在着。”一个孩子只有对父母死心,才获得活着的感觉,这样的父母无疑是非常失败的父母。可是现实是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他们或者控制欲极强,或者极度自私自恋,或者爱无能,完全不知道如何去爱人,看见他人的存在。

 

 

真正的内心强大,是内在有一个宽厚的容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父母看见,被父母恰到好处的回应。因为看见就是爱,回应就是爱。所以,他们会做各种各样的努力以获取父母之爱。如果父母没有捕捉到这个信号,继续无视他,当他的努力最后都变得徒劳无功时,这个孩子就会感到绝望。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他最终放弃了对爱的渴望和呼唤,内在要么变得非常愤怒,要么变得非常麻木。心理学上认为好父母有一种爱的敏感性。他们在养育的过程中,敏感而灵活,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有一个平衡。他们可以调协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的需要与存在,在与孩子的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进而由着这爱,孩子充实自己的内心,强大自己的内心。

 

当一个小婴儿躺在婴儿床,因为饥饿的痛苦而哇哇大哭时,ta的母亲此刻在厨房,一边走向ta,一边对ta说,“宝宝是不是饿了,着急了,妈妈很快就给你喂奶哦。”然后她温柔地抱起ta,充满爱意地看着ta,哺乳ta,给ta吃得饱饱。很多人不知道,当一个母亲一次又一次这样温柔地回应,其实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她标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并做出了精准的回应。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镜映”。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存在感的。但是在父母一次次充满爱的凝视中,在父母一次次给予ta的回应中,在父母欣赏和迷恋的双眼中,就像照镜子一样,让婴儿知道了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是好的,是强大的,是被满足的,是被看见的,是被爱的。父母成功的“镜映”会塑造孩子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让孩子对自己对他人有信心,也在这样的“镜映”和“回应”里,慢慢学会与人相处和互动。

 

这个过程就是电影《阿凡达》中反复说到的台词:i see you。我用心看见了你,我是真正了解你,我是用眼和心与你交换,是用心真正体会你的感受。眼相见,心相连。在被看见中,孩子最终确认了自己的价值和存在,觉得自己是被爱的,是有价值的。也是在这个过程,孩子将感受到的最原始的痛苦抛给母亲。母亲作为一个容器,涵容并处理了这些痛苦,之后再还回给孩子,让孩子可以承接并理解自己内在情绪的痛苦。慢慢的,在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回应中,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抚,内在的心理容器变大,内心变得强大。ta生发出了时间和空间感,不会被一时一刻的痛苦毁灭,ta可以更好自处,对痛苦的理解和承受能力也变得更强。这就是为什么长大后,有的人情绪稳定,内心强大,遭遇挫折可以很快振作起来;有的人则情绪起伏混乱,内心脆弱,遭遇一点挫败就陷入焦灼暴躁,觉得难以承受的崩溃感。

 

因为两个人爱的后盾不同。前者小时候得到了充满爱与看见的高质量回应,后者在小时候被给到的情感协调和爱的回应的质量可能很差。真正的内心强大其实是一个人内在有一个宽厚的容器可以承载痛苦;可以在痛苦的时候有时间和空间性,心怀希望,知道此刻的痛苦不会将自己撕碎,相信明天和未来会发生改变,一切会变得更好;可以在困难的时候认识自己,安抚自己,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为人父母在做的事,因为你在用爱让一个孩子存在着,用爱塑造一个孩子内心的强大。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1-2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