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对孩子好吗(下)

129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延迟满足对孩子好吗(下)

 

被推翻的棉花糖实验

 

分析了棉花糖实验中隐藏的彩蛋,再来扒一扒它的漏洞。事实上,这个实验尽管相当经典,严谨性却始终受到质疑。它的缺陷主要在于实验样本量有限,很多调查数据有缺失,并且变量过于单一,接受实验的孩子全部来自同一个幼儿园,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层级、种族、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等变量的影响。2018年5月,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TylerWatts等人在《心理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他们重新优化了棉花糖实验,挑选的孩子来自社会不同层级与种族,父母受教育水平与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更能反应社会整体面貌。在弥补了原先实验中的漏洞之后,这项研究颠覆了经典。研究人员非但无法重现Walter Mischel等人先前的结论,还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发现——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很大程度上与孩子的家庭条件有关。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孩子,更不愿意等待第二块棉花糖。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稀缺心态”,指的是人们对某个资源的“拥有”程度少于对它的“需要”程度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直白点解释,也就是越缺乏什么,就越对什么在意,并由此会带来一系列后续的负面影响,比如会产生“管窥”效应,只专注眼前的利益;会引起“心智带宽”的负担,导致一个人缺乏洞察力、前瞻性和执行控制力……这或许能够解释上述这种情况。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很少为孩子提供足够的零食,这就使得孩子在面对难得吃到一次的棉花糖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吃掉。与此同时,在稀缺心态的作祟下,这些孩子只会专注于眼前这一块棉花糖,而忽略了更长远的事情,比如说,适当等待的话,会得到更多想要的美食。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不被满足的孩子,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更加沉不住气。而由此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匮乏感会使他们长期处于稀缺心态之中,从而导致更差的自制力、更短浅的目光、更自私自利的想法,最终局限了一生的发展。说到这里,再次证实了前面提出的观点——要谈延迟满足,首先就得满足!孩子的自制力本来就比大人差,而一个从来没有被满足过、从来就没得选择、永远处于匮乏状态的孩子,自制力的获得和培养无疑会更加不容易。

 

如何正确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根据前文的分析,让孩子真正获得延迟满足能力、自发地愿意在需求面前等待,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曾被充分满足过,并由此与父母建立了充满信任的良好关系。

 

如何做到呢?有这样三点经验:

 

1.如实跟孩子分析等待的利弊

 

人性本身的趋利性,会让孩子优先选择及时满足。毕竟,这种“爽”的感觉是马上就反馈的。面对延迟满足,孩子不愿意等、闹脾气,往往是因为他们思维的局限性,导致他们考虑不到延迟满足所带来的好处。如果一味强制要求孩子等待,等待之后却又不了了之,几次过后孩子便形成了一个概念:等待的感觉一点都不爽,那下次我为什么还要等呢?因此,想让孩子配合延迟满足,家长首先应该替他们好好分析一下等待的利弊。在我家,我们跟女儿有一个约定,每天晚上可以看二十分钟动画片,但中间需要休息几次眼睛。这个计划的实施经历过一点波折。起初,我们中途电视暂停遭到了女儿的反对。很显然,动画片的诱惑让娃迫不及待,她不乐意等待。当时,我的处理方式是这样的:选择一个孩子情绪很不错的时候,跟她聊一聊为什么不能马上接着看电视。“视力下降”、“眼睛看不清”之类抽象的词,孩子不一定能理解得了,但直观的感受她能体会。女儿知道我每天戴着眼镜,有很多的不方便;而此前夏天戴墨镜以及拍写真时带无镜片眼镜的经历,也让她觉得很不愉快。于是她知道了,如果不休息眼睛,就得戴眼镜,那种感觉可不怎么好。其实,分析也需要讲究方法,家长不妨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比如用图画来展示。越是具象化的呈现,孩子就越能理解。而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尊重,也为他们接下来接受延迟满足奠定了基础。

 

2.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时,只要不涉及底线问题,家长不妨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要不要等、等多久,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上个月我出差,为女儿带回两份礼物。当时我只拿出来一份,告诉女儿:“可以现在拆,但如果吃完饭再拆的话,还有一个惊喜。”女儿当即表示马上拆,可拆到一半,又改变了主意:“我们还是吃过饭再玩吧!”最后,她如愿拿到两份礼物,高兴极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一旦他们在某项事物中获得了主动权,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合作意愿,配合度也往往会特别高。可以说,延迟满足,培养的重点并非是孩子遇事能忍耐等待多久,而是一种经过利弊分析权衡后,能够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这个过程,不妨就循着孩子自己的节奏来,并记得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

 

3.平日里多多满足孩子

 

其实,“及时满足”跟“延迟满足”并不矛盾。一个被充分满足过的孩子,才会在面对各种诱惑时,有足够的笃定来延迟等待。每次带女儿去玩具店,只要是女儿喜欢的玩具,我基本上都会给她买。这使得女儿挥霍任性了吗?事实恰恰相反。女儿很多时候都会主动告诉我:“妈妈,这个在幼儿园里也有,我们不要买了吧。”满足,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所以才有底气等待甚至拒绝。此外,家长也应该说到做到,不要食言,让那个眼巴巴等着的孩子空欢喜一场。总之,唯有基于爱,以信任、满足和尊重为支撑,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孩子在心甘情愿的等待中,收获成长的能量。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1-1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