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对孩子好吗(上)

12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延迟满足对孩子好吗(上)

 

如何让娃性子别那么急,别要啥就得立马满足,能够有点“延迟满足”能力呢?这大概是不少父母的烦恼。果仁妈的好朋友 筱恬最近正好在研究这一块,她的女儿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果仁妈就邀请她来聊聊这个话题,同时也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今天的文章有理有据,还有观点,有实操,尤其是以下几个观点,很有参考意义:

 

1.选择权应该交给孩子,因为只有自发自愿的延迟满足,才能真正形成让孩子受益的能力;

 

2.要实现延迟满足,首先得让孩子得到及时满足;

 

3.想让孩子配合延迟满足,家长首先应该替他们好好分析一下等待的利弊;

 

4.延迟满足,培养的重点并非是孩子遇事能忍耐等待多久,而是 一种经过利弊分析权衡后,能够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上个周末带女儿参加了一个亲子活动,其中有两对母子,让我印象很深。其中一个男孩,大概四五岁的样子,性子特别急,不管是玩游戏、吃饭还是参加任何活动,只要稍有耽搁便会发脾气。而男孩的妈妈也很有意思,儿子越是想得到的,她越是不急着答应。比如, 中午吃饭时上了一道点心,小A急着想吃,可他妈妈坚决不同意,要求他先把碗里的饭吃完了再说。男孩再一次情绪爆发,气得直拍桌子。在一桌人的注视下,孩子妈妈既尴尬又无奈地嘀咕:“这孩子,凡事不会等一等吗?怎么那么没有自制力!”

 

这样的事在生活中不少见。但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孩子想要达成目标——家长要求等待——孩子等不及,情绪崩溃——家长认为孩子自制力差,禁不起等待,需要进一步培养于是,家长要求孩子等待的频率越来越高,可孩子的性子却越来越急,更加不能等。事实上,要想拥有一个自制力出众,能“延迟满足”的孩子,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不必阻止孩子,同时把选择权交给他,然后尽力满足他的需求。想想是不是很不可思议?但事实真的就是这样。

 

 

 

什么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著名的儿童实验——棉花糖实验,有600多名3-6岁的儿童参与实验。在实验中,所有孩子都会被带进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房间里,桌上有一个盘子,里面放着这个孩子最爱吃的东西——棉花糖(也可以是软糖、曲奇饼等零食)。研究人员会告诉孩子,自己有事要离开房间,如果他们回来的时候,孩子没有吃掉棉花糖,那么就可以得到双份的棉花糖作为奖励;如果吃掉了,则没有额外奖励。随后,孩子会单独与棉花糖待上一段时间(通常是15min)。不同的孩子,对此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结果显示,无论是立马吃掉、还是犹豫一段时间之后实在忍不住的,总之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坚持下来。只有约20%的孩子成功挺到最后,得到了双倍奖励。多年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追踪回访。调查发现,那些能够抵挡诱惑、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在此后的人生中“普遍呈现出更高的学术成就、更健康的身体状况、更完备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关系”,并且“注意力、推理能力及抗压能力也更胜一筹”。这些重大的发现,使得心理学家们相信,自制力——延迟满足能力,与孩子今后取得高成就之间或存在相关性。然而,大众的传播让结论被简单化,一个武断的观点由此得出:延迟满足能力越强,孩子就越容易成功。这一度被奉为教育的真理,无数家长坚信不疑,仿佛发现了孩子未来成功的秘诀。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训练孩子在想做某件事情之前都等一等。但这样真的能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吗?

 

棉花糖实验中被忽略的关键

 

在整个棉花糖实验中,有两个细节相当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延迟满足能否实现的关键:

 

所有的决定,都由孩子主导

 

面对美味的棉花糖,是立即吃掉、等一等再吃、还是忍着不吃?所有的选择都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没有任何他人的命令,也没有外界褒贬的评价。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客观情况下,孩子自己的意愿。这是一个主动行为,主导者是孩子自己。相比之下,大人要求孩子等待的行为,主导却是家长。它是一种施加了压力的强迫,与主动等待有着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只有自发自愿的延迟满足,才能真正形成让孩子受益的能力。

 

在信任的状态下才能谈延迟满足

 

2013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Richard Aslin等人曾重新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只不过这一次的道具是蜡笔。在实验中,他们增加了一个新的变量——大人是否遵守诺言。有一半的孩子,无论是否坚持到最后,都无法得到更新的蜡笔;而另一半孩子,则依旧按照说定的计划执行。结果显示,那些经历过大人食言的孩子,在后续实验中的自制力大大降低,坚持下来的比例仅仅是另一半孩子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想让孩子做到延迟满足,家长守信是关键。只有遵守承诺,孩子才会发现等待是值得的,他们的内心充才会满信任。很多父母为了刻意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往往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会拒绝孩子的要求,并许诺过段时间兑现。但可能一个转身,他们便将诺言忘得一干二净。反复多次之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被破坏,他们不再相信父母,当然也就很难做到发自内心地愿意等待。要实现延迟满足,首先得让孩子得到满足。只有即时满足做到位,孩子完全相信父母,才能谈接下来的自制力。因此,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信任感的氛围,任何事情要不要满足、什么时候满足,一切的抉择都是孩子主导。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延迟满足的必要。比如孩子生理方面的需求:肚子饿了想吃东西、口渴了要喝水……这些忍耐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得不偿失。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1-01-18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