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礼仪之邦(下)

10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什么是礼仪之邦(下)

 

中国人又讲究在外人面前拿腔拿调,文明礼貌的弦儿是上了又上的。但,吐痰怎么解释?我不相信李鸿章自己不知道那是倒胃口、不文明的行为,也无记载他敢直接把痰吐在老佛爷的杯子里。比较合理的解释仍要回到礼的源头设计。同僚也好老佛爷也好,在中国政治礼仪的框架里,和李鸿章在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也只有在同一阶层或更高阶层的前提下,亦即政治礼仪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文明礼仪才会发生。所以李鸿章对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不会失礼,但他对家丁、仆从——由于在政治礼仪中李大学士和他们被完全区别开了——就没有讲文明礼仪的前提。在李鸿章经历的以上两种外交场合,除了和他一个阶层的中国人、洋人,应有大量服务人员或普通公务员。也许在李大学士的理解,他们不比自家捧痰盂的小厮高等很多——我老李溜达到哪里,你们跟着满地找痰的落点才对。

 

冯骥才《俗世奇人》里记载过李鸿章的另一个故事:他在天津喝茶汤,把茶汤上的碎芝麻看成灰,根本不问情况就把碗拍得稀烂碎。好在卖茶汤的杨巴伶俐,表面赔罪暗里解释:不知大人不喜欢芝麻这种东西,万死万死。事情才作罢。的确,他老人家对大清子民乃至天下苍生充满士大夫的责任和担当,让他为了无数的人们冲锋陷阵、舌战群雄都没问题;但真的面对他的百姓,一句文明用语、一个礼貌的动作,哪怕一丝耐心都沉重得拎不起来。中国古人肯定不是不讲文明礼仪,但文明礼仪屈服于政治礼仪的前提。本质上,不讲文明恰恰因为只讲政治。本源还在礼的最初设计上。前文说过,很多文化偏好、信念本能来自这种设计,所以今人很多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仍然带着严重的政治偏见。比如官员对上司毕恭毕敬,陪着无数注意和小心,嘴边岂止“谢谢”、“对不起”;对下级或群众颐指气使、恶语相加,某些公职人员对百姓表现出的形象和地痞无赖也没什么区别。老百姓也没好到哪儿去:对餐厅服务员摔杯子骂脏字,对娱乐明星明里追捧暗地鄙视……我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翻译为:从古至今,中国人“区别心”太重,政治敏度、阶层意识太强。并非缺乏文明礼仪,缺的是一颗平视众生的心。

 

二、欲做文明礼仪之邦,先学平等看人

 

当今中国人文明礼仪之差早有公论。我甚至可以推断:比李鸿章乃至更前的古人尤不如。大环境上,现代生活比古时丰富得多了,需要讲文明的地方也更多,中国搭上现代化的快车较晚,很多事还在学习。就咱们自己来说,跨阶层的规矩应当还在,败坏掉的是:其一,阶层内的文明,比如拿今天一对读书人和古时一对读书人比较,后者应比前者在礼貌上周到。最简单的例子是交换名片,学者金正坤举过一个他自己的例子:某次有人找他要名片,直接说“老金,给张名片”,他觉得对方失礼就没给。要名片肯定是不熟,即便向很熟的朋友要什么东西,“老金……”一句也太唐突。学者章诒和数次说过:现在人连个请柬都不会写,甚至一条请客的短信都不会写。其二,父父子子间的文明。之前说的阶层等等属于“君君臣臣”范畴,父父子子是礼的另一部分,且君臣之礼构建于父子之礼。如果拿一对今天的父子、母子同古时的一对相比,再如果后者能穿越到今天看到前者,估计不可理解。时代的确不同,但长辈毕竟是长辈。我无数次看到小学生当街叫骂自己的父母,无非后者没有给前者买什么东西;更无数次听说中学生训斥父母至后者抹眼泪,无非父母哪句话多念叨几遍、哪个观点和孩子不能一致。不夸张地说,很多中国家庭孩子是皇上、祖宗,父母是奴婢、孙子。这还怎么谈文明礼仪?都已上升为伦常失序问题。

 

此两种文明败坏的情况怎么治?前文已说过:中国人“区别心”太重,只懂得对等,不懂得平等。现代文明礼仪的根本土壤就是平等观念。现代文明人对所有人都可说“对不起”,只要妨碍或伤害到人家;相应的,对所有人都可说“谢谢”。现代文明人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因为他们知道有他人存在。而此处的他人是没有固定标签的,没有所谓职业、种族、性别、年龄的区别,是一群平等的分享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的人。所谓平等观念,一点不高深:第一要把所有人当人,第二要把所有人当别人。“把所有人当人”是承认所有人具有一样的尊严,这种尊严是人之为人而应天然具有的,并不需要获得政治礼仪的加封;“把所有人当别人”是理性用事,而非感情用事,在于文明人能预见到每个人——即便是至亲骨肉——也是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人,他的喜怒哀乐和我并无不同;我对弱者的同情、强者的崇拜、义人的信赖同样可以放到他身上。在我看,讲文明有礼貌根本是个心肠问题。心肠不对,做得对也是伪正确,比如下级官员对上级表现出的谦和有礼。只有内心平等、平和地看众生,才有文明礼仪可自然生长的土壤。伪谦和假宽容是政治偏见、阶层偏见强行嫁接在人身上的。人变成偏见的玩物,变成被偏见摆弄的盆景——文明礼仪赖以自然生长的真实的土壤,便为它那柔和的利爪偷换为花泥。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2-07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4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