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抗挫能力差(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孩子为何抗挫能力差(上)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但爱也是需要技巧、需要掌握分寸的。过度保护会降低孩子的适应能力,而过于“狠心”的爱让孩子恐惧,只有恰到好处的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教育孩子是个艺术,不能套公式,也不是别人成功,你如法炮制就一定成功,因为你的孩子跟他的孩子不同。
过度保护会降低孩子的适应能力
最近一次吃饭,席间听到很多人在谈师范大学研究生在山上作研究,遇到大雪,他想坚持留在山上,并做了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可父母强要他下山,并向救助队求救。就该不该强制他下山之事,大家七嘴八舌,有的从父母的角度考虑,有的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出发,所有的人都觉得应该要强制他下山,就是没有人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问他愿不愿意下山。我觉得研究生的年龄、阅历都达到了法定成年人的标准,应该可以为自己的事负责,他如果没有开口,我们旁人不应该“为了他好”就强制他下山。历史上有多少遗憾事都是“为了他好”而发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很多小孩子盼长大,就是因为处处要听大人的,而大人看事情的角度与孩子不同,常让孩子觉得是“被迫”去做。心不甘情不愿时,做出来的成绩不好,被父母责骂,徒增亲子间的摩擦。其实真的要为孩子好,就要放手让他去做,自己在后面作后援。即便他失败了,这个教训也会使他终身不忘,他的一生会比那些从来不曾犯错的人过得有意义。就动物来说,被人饲养的猪牛羊,它们的大脑都比原野上的同类小了三分之一;因为不需要为自己的生存去竞争,一切都有人在照应,脑就变小了。
我去幼儿教育研习会演讲,讲完后有好几位老师跟我讨论现在幼教的困难。其中之一,竟然是有幼儿园小朋友吃香蕉不懂得先剥皮,连皮带肉一起塞进嘴里。我听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因为连猴子、猩猩吃香蕉都剥皮,怎么在“香蕉王国”长大的孩子反而不会了呢?一问之下,原来这些孩子从小被伺候得太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食物都是切好后摆在盘子里的,所以不知道吃香蕉要剥皮。还有一个老师告诉我,她班上有个小女孩,除了苹果,什么水果都不吃,因为家中只给她吃苹果。我听了除了叹息,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是“爱之足以害之”。我们怎能保证孩子一辈子丰衣足食,有人伺候?教他独立生活,不依靠别人才是为人父母之道。尤其只给孩子吃某种食物的父母,更是限制了子女以后在新情境的适应力。因为动物天生就有“惧新症”,对于任何没有吃过的新东西都会害怕,会本能地避开它,这是一个演化来保护我们的机制。自然界的食物很多,除非我们是树袋熊,只吃桉树的叶子,不然我们怎么知道哪些食物有没有毒,吃了会不会送命呢?所以大自然让我们演化出来一种“惧新症”,除了小时候妈妈喂食过的食物,其他新的东西,一概是先回避再说。
我们在老鼠的实验上看到,头一次接触陌生食物的老鼠会非常小心地只吃一小口。如果24小时没有生病,它再回来吃多一点,要慢慢等它习惯这个味道,确信这种食物吃了不会致命后,它才会大口地吃。这是为什么老鼠药都是剧毒的原因,因为如果没有在第一次时把老鼠毒死,它是不会回来再吃第二口的。虽然人类不像老鼠那样,但是每个人的适应力还是会因为小时候的习惯而有不同。人类也是演化来的,我们的孩子也有这种“惧新症”。大约两岁以后,他们就只吃以前吃过的食物,对于新的种类就不太愿意尝试。所以美国婴儿食品的种类非常之多,南瓜泥、豌豆泥、菠菜泥……就是为了要养成孩子从小吃各种食物的好习惯。偏食除了对孩子的健康不好之外,对他以后的人际关系也有妨碍——女主人一般不喜欢邀请吃东西挑剔的客人。对于智慧,现在的新定义是“在新环境中适应新情境的能力”。孩子有多元化的习惯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求,只给孩子吃某一种食物或把他保护得太好都不是正确的爱孩子之道。真正爱孩子应该是把他训练得在没有你的时候过得也一样好。从小培养孩子接受新奇东西的习惯,他以后才能接纳异己。
翅膀不硬不可强迫飞
我去一个幼儿园演讲时,看到一个小男孩蹲在角落,背对着大家低声啜泣。我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他从开学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头一个月是大哭,现已改为低声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不哭,大家都拿他没办法。我看了很不忍心。等我讲完,他的母亲正好来接他,他立刻停止哭泣,一个箭步冲上去,扑入母亲怀中,紧紧地抱着他妈妈的脖子,头埋在母亲肩上不肯放开。我心想是谁这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哭几个月还继续把他送来,就多看了他母亲几眼。想不到越看越面熟,原来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就忍不住上前去多管闲事了。我问她怎么把还没有准备好的孩子送来,让孩子饱受与母亲分离的惊吓与惶恐,难道不知道长期的惊吓对孩子不好吗?这学生满脸无奈地说:“我也舍不得呀,可是没有办法。每一个人都跟我说要训练孩子独立,我的大姑、小姑都说我太宠小孩,已经五岁了,没有让他去外面上学是害了他,以后不能接掌家族事业。她们甚至不准他晚上跟我睡同一层楼,把他一个人放在三楼。我晚上偷偷去看他,他都在哭,他现在反而会尿床了……”讲着讲着,母亲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这时旁边好多妈妈都七嘴八舌提意见,有的说:“我孩子刚来时也哭,哭了一个月后就好了。”有的说:“我的婆婆也是坚持不可以跟孩子睡,要他独立,后来他听了虎姑婆的故事,现在每晚做噩梦。”我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妈妈自己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怎么说,自己跟着做,忘记了自己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同,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往自己孩子身上套。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