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父母焦虑的背后(上)

10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

 

在收到又一篇以原生家庭为角度分析公众人物的微信推送后,我取关了公众号列表里最后一个娱乐号。当然,在当下这样做已经丝毫不能阻止“原生家庭”这个词的滥用继续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了,连微博营销号也煞有介事地引用原生家庭来分析政治人物。

 

“原生家庭”,这个原本只在心理学,确切来说是心理咨询领域使用的词,正在以几乎势不可挡的速度占领人们的日常领域,从茶余饭后的聊天到娱乐八卦作者笔端。在这些远超必要的使用中,它作为专业词汇所应有的谨慎、使用限制和尚待完善逐渐消失,演化为一个和星座、血型性质相近的标签用词。滥用几乎无可避免。“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于2008年创建的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在其后不久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争议的同时,也给当时的大众思想带来了“父母是可批评甚至否定”的新观点。以批判和否定父母为起点,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汶川地震后心理健康受到重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快速走入公众视野,人们已经开始萌芽并试图从家本位中割裂出来的独立意识,在众多新词汇中逐渐被“原生家庭”吸引了注意力。很快,有关原生家庭如何塑造人的个性、人格、行为模式甚至人生的文章逐渐增多,甚至细化到什么类型的母亲和什么类型的父亲会出现什么类型的孩子??仿佛人生可以被写成一套套天衣无缝的游戏程序,只要依据攻略行事,就能顺利打出happy ending。

 

以之作为灵感的影视作品和文艺描写,甚至几个著名的日系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都对原生家庭概念的深入人心多有贡献。但在当代中国的土壤上,武志红的作用更“功不可没”。在他不断发展那套将以成长背景和亲子关系解释天地万象的巨婴学说同时,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也在大众舆论中逐渐被推上神坛。精神痛苦的人们以埋怨过去来稀释当下的痛苦;满心焦虑的新一代以原生家庭相关文章为指导,谨小慎微地防止造成“新悲剧”;而对一些媒体甚至个人来说,原生家庭是洗刷丑态的好道具。只要用上它,根据捕风捉影的信息议论他人人生时的姿态,立刻就稍微好看了几分。“这个人原生家庭有问题,导致ta长大后如何如何”的说法,很多时候不过是身份、背景、出身歧视的稍微文雅一点的版本。

 

有关“原生家庭”的说法并非没有可信度。在心理咨询范畴内,“原生家庭”是了解来访者的重要背景信息,亦是帮助来访者实现自我探索的起点。然而原生家庭提供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信息量足够的基础上,从这一点来说,一切脱离咨询室背景,对公众人物或任意路人的所谓分析都是缺乏根据的,充其量能算得上是文学演绎,文笔差的自当小道八卦看看就算了。重要的是,但凡有足够临床经验的咨询师都会发现,很难在众多来访者身上找到能够应征原生家庭影响的单一模式。焦虑的母亲不一定产出过度控制的家庭,被打过屁股的孩子长大后不一定会去打自己孩子的屁股。这和学界的观点不谋而合。

 

“原生家庭”在大众理解中的意思,大约是学术概念中的“教养”和“早期经验”。现代发展心理学早已意识到,人格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影响源,基因、社会环境、家庭、成长过程等,以不同的方式塑造着人。90年代《教养的迷思》作者Judith Harris就曾发表一系列论文反思过去研究对“家庭教养”影响的过度强调。她综合分析大量发展研究,发现家庭教养对儿童成人后人格直接影响比例,不足10%。Harris认为,家庭教养的作用在个体进入儿童时期后,其对个体的影响就会逐渐被同辈群体等来自家庭之外的因素所超越,而在家庭作为个体经验唯一来源的婴儿时期,教养的影响也并非孤立的。这是因为孩子的父母也并非一堆孤立的父母,他们也收到所处社会背景、社区环境影响。Harris对教养方式的研究发现,你的教养模式被你父母的教养模式所塑造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教养方式更多受到同时期父母所在社群风格的横向影响,而并非我们常常过度强调的纵向代际影响。更何况还有基因这一来自先天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发展心理学近代以来认为“先天”和“后天”对人的塑造大约是一半一半,而两者又互相作用。近年来基因研究的成果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教养所不能影响和决定的部分,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尽管一些研究发现早期经历(包括但不限于来自于家庭的影响)对大脑功能有塑造作用,但亦有研究发现,经历对大脑甚至基因的塑造是持续进行的。而原生家庭相关流行文章中,许多号称影响终身的早期经历和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无法得到科学证明。最常在这类文章提到的儿童依恋模式,至今没有证据发现它和成人依恋模式有对应关系。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10-2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5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