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原生家庭的美好(下)

114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我渴望原生家庭的美好(下)

 

好父母是轻易学不来的

 

随着信息的开放,以及心理学的涌现,社会对父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凡孩子出了任何问题,或者有任何缺点,父母就成了被问责的第一人。而随着父母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种门派的父母课堂应运而生。但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烙印在父母人格上的痕迹,很难通过几次课程就彻底清除掉。所以很多心理学家就提出建议:有些父母需要的不是学习如何育儿,而是先疗愈自己。我的一个朋友云,最近几年就魔怔了,不断地游走在不同的学习班,她每年在自我教育方面花费的精力和学费令很多朋友觉得不可思议。而她却说,比她疯狂的家长,还有很多很多。但是最近她还是很沮丧:尽管学了这么多,但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还是让她无力去化解。我以为她会因此不再走求学这条路,但转眼她又去报了个学费更高的教练班。其实我很心疼她,据我对她童年的了解,她和弟弟从小就冲突不断,而父母对他们的干预也是粗暴多过理性,所以当她试图从父母的影响中走出来,除了克制不对孩子们愤怒,其余的就无能为力了。我真的很想去抱一抱她。那个在童年里和弟弟战争总是失败,找父母求助总换来批评的孩子,她需要的不是别人来告诉她怎样养孩子, 而是需要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去安全地待一待。

 

做不到完美没关系做真实的父母就可以

 

据我一个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说,很多的父母不是不好,而是太焦虑,而这种焦虑就来自于他们有不完美的童年,却要求自己做完美的父母。我有个读者,为了控制自己的愤怒,不惜大冷天往身上泼冷水,更有网友为了控制自己不对孩子唠叨,在手臂上刺上“沉默”二字。然而,一味的隐忍和克制,并不能给养育带来好的效果。这个问题在美剧《我们这一天》里面就有清晰的呈现。杰克.皮尔森夫妻本身都在缺乏爱和关注的家庭里长大,正因为他们对自己父母的养育态度不认可,所以当他们有了孩子以后,就几乎照搬了教科书。他们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又始终陪伴。父亲热爱工作又风趣幽默,母亲温柔美丽又善解人意,我原以为在这样的养育下,三个孩子都一定能成为健康又出色的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三个孩子在成年后都有了各自不同的心理问题。虽然这其中有父亲猝然离世的原因,但这个因素只是个引子。真正的问题,来自皮尔森夫妻对完美父母的过度追求,以及对自己真实需求的过度隐藏。皮尔森一心想戒掉和父亲相似的对酒精的依赖,但为了不破坏自己在家庭里无所不能的完美形象,他选择一个人在黑夜里苦苦煎熬。而瑞贝卡,为了做好完美的妻子,也为了全心全意抚养三个孩子,她含泪将歌唱的梦想熄灭。除此之外,他们对孩子过度的体谅和付出,又在不断掏空自己的心,这就像是带着伤口在长途跋涉。最后,虽然靠着坚持走到了终点,但他们忍痛克制的样子,却印刻在了孩子们的潜意识里。又成了他们成长中痛苦的根源。

 

停下自责,给好父母重新定义

 

前几天,和几个好朋友聊天,她说过去也经常会因为孩子的问题而焦虑,甚至会因为自责而彻夜失眠,但后来有人告诉她:别自责了,这不是你的问题。她突然惊醒,原来她身上背负着上一代甚至更上一代的养育问题,她犯的错,也是父母对她犯过的错。于是她决定结束自责,去寻求帮助,与过去和解,大概半年以后,她说自己走出来了,说原来她缺的不是理念,而是不懂如何去爱,而父母却没有教会她。她说:当我不过分地去钻研育儿,而是学着去爱自己,我的内在就充满能量,而带着这些能量去面对孩子,又发现养育变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虽然佩奇父母这样的状态令人神往,黄磊也成了全民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要承认,也许倾其一生我们都无法成为他们,但那又如何呢?不如先原谅自己吧。不称职不是我们的错,而是父母或祖父母留给我们的一个成长的起点,让我们在陪伴和养育的过程中,不断拥抱和疗愈自己。当我们对自己足够包容和接纳了,就离好父母的标准更近一点了。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9-22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0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