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不听话?

140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不听话?

 

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别坚定和强硬的不同,坚定对孩子很有必要,它提供界限,没有界限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如果没有界限,孩子就会不断探究父母的极限在哪里。最后容易出现的结果是,他们的行为越来越过分甚至极端,导致受到惩罚,造成所有人的不愉快,破坏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妈妈在开车,五岁的双胞胎叮叮和咚咚在后座疯玩,他们越来越吵,妈妈越来越烦躁,几次要求他们安静。可是他们只停了几分钟,就又开始大吵大闹,越来越过分。忽然叮叮使劲推了咚咚一下,咚咚直接向前撞到了妈妈的头和肩膀。妈妈大吼:“立刻给我停下来!”两个孩子吓呆了。妈妈对这对双胞胎十分仁慈,这让两个孩子感到“干什么都可以”。如果我们一会儿容许孩子违反规矩,一会儿又因为他们违反规矩而大发脾气,这等于在教给孩子:只有当我们使用暴力时,他们才需要听我们的话。

 

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在开车的时候疯玩。妈妈其实可以不用暴力为孩子立规矩:她可以坚定,但不强硬。怎么做呢?秘诀就在于:知道如何坚定。强硬,是我们把自己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如果妈妈企图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这对双胞胎,那么带来的只能是反抗和不妥协。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妈妈可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出来。例如,她可以在孩子们不守规矩时拒绝开车,每次他们疯玩胡闹时,妈妈就停下车。她可以说:“如果你们不守规矩,那我就不开车。”然后她可以静静地坐着,直到孩子们停下来,不用多做任何解释。妈妈的态度就能够表明她的立场和坚定。不带强硬的坚定态度,需要我们首先学会相互尊重。我们要尊重孩子有决定自己意愿的权利,我们也要学会对自己尊重,不让不良行为的孩子摆布我们。

 

七岁的皮皮是家里位居中间的孩子,他非常挑食。爸爸做了非常美味的炖牛肉——全家的最爱——而皮皮却蜷在椅子里发脾气:“我不喜欢这种东西!”妈妈恳求他:“皮皮,吃一口尝尝好不好?”皮皮开始耍赖皮:“你知道,我不喜欢吃混在一起的东西,我就是不吃!”妈妈妥协了:“那好吧,我给你做个汉堡。”妈妈做汉堡时,皮皮无聊地玩着他的餐具。爸爸和其他孩子吃饱饭,离开了餐桌。妈妈做好汉堡,和皮皮一起吃饭,并和他谈论起白天在学校的事。皮皮控制了整个局面,不仅让妈妈为他专门准备特别食物,而且还得到了妈妈的全部关注、妈妈的全套服务。皮皮有权利不吃炖牛肉,妈妈应该尊重他这个权利。然而她想做个“好妈妈”,结果却扮演了仆人的角色。爸爸和妈妈可以坚定地做自己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让皮皮自己解决问题。我们来看看当父母坚定时会发生什么。

 

皮皮宣布他不吃炖牛肉。爸爸说:“好的,儿子,可以不吃。”一边继续给大家分牛肉,但跳过皮皮。皮皮问:“你不打算再给我做点别的吗?”妈妈回答:“我们今天晚上吃炖牛肉,如果你不想吃,可以不吃,离开餐桌。”皮皮大喊:“可是我不喜欢炖牛肉!”“在这件事上我也没办法。”妈妈就此打住。这样,爸爸和妈妈就避免了和皮皮发生争执。他们不再理会皮皮对食物、肚子饿的言语,而是专心吃晚饭。皮皮气呼呼地离开餐桌。晚些时候,皮皮到厨房要求吃些牛奶和饼干。“对不起,皮皮,我不是开餐厅的。咱们只在吃饭的时候供应食物。”皮皮得饿着肚子到下顿饭的时候才有东西吃。妈妈对皮皮的抗议不予争执和回应。接下来,爸爸妈妈成功地保持这样的坚定,皮皮很快就不再挑食了。尊重孩子的需要和意愿完全必要。我们需要培养出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孩子的要求是他的需求还是冒出来的怪念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整体情况做出判断。秩序的维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甚至一些平静的压力,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妈妈说了“不”,那么她需要执行相应的限制。责备、恐吓、打骂都没有效。因为任何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只能暂时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却将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更严重的事情上。增加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

 

同时,必须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例如,“如果你能保持安静,就可以继续留在这里”。如果他还是继续吵闹,妈妈可以让孩子选择是自己出去,还是妈妈陪他出去?要求孩子离开,可能会显得过于强硬和专横,然而如果给了孩子合理的选择,孩子就不会这么认为。你可以对孩子大吼大叫:“快把鞋子穿上,不穿就别出去玩!”你也可以平和地对他说:“你可以选择把鞋子穿上,我们一起出去玩。如果不穿鞋子,我们就留在家里。”这两种方法,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但在前一种方式下,你很有可能看到的是一个满地打滚撒泼的孩子。而在后一种方式下,孩子能够意识到你的原则是什么,也能感受到什么是「平和的力量」。这种平和的力量,代表着你的自信——你知道不是声音越大,就越有力量。另外,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友好,孩子会更加乐意响应,而父母就会避免让这样的事情恶化,也不需要冗长的解释和说教。安静地保持坚定的态度,对年纪小的孩子通常非常有必要和奏效。有时候,父母不需要多说话,只有坚定的眼神就够了,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是说话算数的。例如有位妈妈提到:“当我对自己的行为和规定不确定时,妮妮通常就能得到她想要的。而当我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很确定时,妮妮通常反而不会百般乞求和耍赖,她就不再提了,就是这么简单。”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9-1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9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