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何没有安全感(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为何没有安全感(上)
近日,《红星新闻》发表的文章“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看标题你可能会以为,这位留学生不就是我们说的“白眼狼”?然而他却是以“受害者”的身份亲自站出来发声。
文章主人公王猛(化名)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了:以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本科毕业之后又进入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究生……
生活菌搜索了一下,这位留学生的帖子最早出现在知乎上,标题为:《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想看其万字长文的,可以戳地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024635/answer/288304477
原贴长达一万五千多字,po主在文中痛诉父母种种“罪行”,并称,这一切都源于父母的“过度关爱”…
1.父母极强的“控制欲”
po主原话:“我母亲一直倾向于把我关在家里,喜欢按自己的喜好包办事情。”
比如在穿衣方面:po主写道: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班里搞文艺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齐膝短裤,但母亲却不由分说的让他穿长裤。最后只有他一人没有穿短裤,而po主还表示,他从小到大的所有衣服都是父母包办。
2.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都受到父母“压制”
po主回忆,在他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对奥数很有兴趣,但是母亲并不乐意让他参与。在一次他参加完奥数考试回家后,发现自己携带的文件夹遗失,在找到后被人划坏涂抹,但这不旦没有得到母亲的安慰,还遭到她的数落:“这下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3.考上北大,依旧受父母“控制”
在高中的时候,po主曾强烈要求要去外面的学校上学,但遭到了父母的拒绝。po主表示,在之后他考上北大,也因为从小就在大院长大,活动区域都在大院内,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很难与同学交往。
po主原本以为,在考上北大后,终于可以逃离父母的“控制”。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离家前,家人要求跟北京的大姨打电话,请她之后多多照顾。
在旁人看来,可能是父母担心孩子在外一人过不好,所以寻求亲戚帮助。但在po主这个受够了父母“控制”又极其内向的人来讲,这并不是照顾,而是另外一种“控制”。大姨甚至会偷偷联系他身边的同学。
4.向父母求助从未得到支持
po主认为,父母并没有关心自己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曾数次向父母寻求“救助”均没有得到尊重和支持。
在po主考上北大后的8月下旬,父母请他进行一次毕业旅行,但按照po主的话来讲,这根本不是“请”,而是“强迫”。
po主认为,这次毕业旅行,是至今对他影响最大的单一事件。
在前往目的地的一路上,“母亲不停地讲我如何优秀和‘培养’我的体验。我没万千听清,但她的声音和表情都十分焦虑(愁眉苦脸地用紧张的声音赞颂自己的孩子如何优秀时多么滑稽的一幕)。”
旅行组织很乱。当时还没有安排好住宿,当大家都在焦急的商量着怎么住宿的时候,导游当着po主父母、两个女孩子、以及二三十人的团队说道:考上北大的尖子和两位小姑娘一起住,如何?
据po主回忆,当时气氛一下僵住了,而父母却什么也没说。在住宿问题解决后,po主愤愤的询问父母,导游为什么会这么说?却得到父亲不耐烦的回应,母亲更是歇斯底里语无伦次的大骂了po主一顿。po主对此次毕业旅行的兴趣俨然全无。
5.不会剥鸡蛋遭亲戚嘲笑
2005年的春节是po主在家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但时,po主即将大学毕业,小时候取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来到家中,“她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讪笑道‘原来你只有玩模型时,动手能力才不那么差’。”
po主解释道,因为不会剥鸡蛋,他多年来频繁遭受嘲笑。再加上大学几年本就因为动手能力原因显得被动,所以这次遭亲戚嘲笑,没有忍住,猛地站起来怒视相对。
“这次父母依然没有保护我,也没有对亲戚说不。”
从这以后,po主便再也没有在家度过春节。2018年春节眼看马上就要来临,他也依然没有想要回家过年的想法。
6.为解决自身心理问题,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
在北大毕业后,po主进入对口专业机构上班,但因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现问题,自卑的心理导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离开,此后的几个工作也都不顺利。
事实上,当时po主已经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他决定为自己冒一次险,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
他希望心理学能够帮他弄清楚自身遭遇的问题,与过去抗争,“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
在美国,po主曾有一段时间不由自主的会想起从前沮丧的事情,注意力难以集中,他找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这是他第一次做咨询,他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咨询师说他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但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研究生毕业后,po主回国,最终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最多的信息莫过于“在北京”。
2017年国庆,po主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po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po主只回了一句“我喜欢的话题有人聊”。
那么,在po主痛斥父母“罪行”后,他的父母又是怎么说的呢?
据《红星新闻》采访po主父母,得到如下回应↓
儿子总揪着过去不放
父亲表示,儿子这种类似的“抱怨”已经不止一次了。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揪着过去不放。他们一直在期待在期待着儿子的回归,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亲密联系,但主动权在儿子手中,只要他想回来,家的大门永远敞开。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