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婚姻配有安全感(上)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怎样的婚姻配有安全感(上)
2017 年,《粉红z世代:中国95后数据报告》调查了 500 名各个年级的大学生,问他们“你最看重伴侣什么条件”,发现 95 后更在意双方 “三观” 是否一致。“三观” 是近几年婚恋界流行的一个核心高频词。围绕 “三观” 的主要思潮是:三观不合不能嫁,三观不合要分手。“三观一致” 似乎已经替代了老一辈的 “门当户对” 观念,成了当今择偶观的政治正确,成为情侣是否合适、是否能长久走下去的重要标准。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三观”到底是什么?
“三观” 就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衍生的其他观念的统称。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观点、认知、看法。电影《心灵捕手》里,罗宾·威廉姆斯 扮演的心理咨询师,回忆起自己去世两年的妻子。他最怀念的,不是与妻子一起共渡的美好时光,而是她的各种小特质、小瑕疵,比如在被窝里放屁,响声甚至能把她自己吵醒,而她也知道他身上的所有小缺点。大声放屁、打嗝,吃饭吧唧嘴、习惯性迟到等等,这些都属于个人特质,但每个人的 “三观” 不一样,看待这些特质就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在我眼里可能是 “小可爱” 的特质,在你眼中可能就是 “小瑕疵” ,甚至是无法忍受的缺点,反之亦然。“三观” 组成了每个人身上一道看不见的个人边界,我们把三观不合的人拒之门外,让三观合适的人来到我们身边,深入到我们的生活里。
“三观不合”到底是怎么不合了?
但是, “三观” 这个过滤器有时候也会失效。一方面是因为恋爱初期,我们习惯以美好形象展示自己,不暴露自己真实(脏乱差)的一面。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变化发展。相伴多年却缺乏交流的恋人,可能突然某天发现,两个人的步调不一致。更重要是因为,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两个人,绝大部分情侣的三观有相合的部分,也有观点各异的部分。知乎有个提问是 “三观不合有什么表现” ,最高赞是:你喜欢看书、吃牛排,他喜欢玩游戏、撸串。这不叫三观不合。他说看书有什么用,不就是装文艺嘛;他认为牛排死贵,你真是小资真是作。这才是三观不合。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
总结一下意思就是:
你喜欢的,对方不一定喜欢,但却会尊重,这是三观相合。你喜欢的,对方不仅不喜欢,还会泼冷水,这就是三观不合。看书、游戏、牛排、撸串、看电影……虽然这些都是日常相处的小事,可三观的矛盾再小也禁不住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梳理了一个情侣分手原因排行榜(多选),排名前三的是:
- 厕所里用完卫生纸也不添!(45%)
- 屋里有脏碗脏杯子也不洗!(40%)
- 沐浴露洗发水用完了也不买!(35%)
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举动、甚至只是一个脏盘子。
“三观不合” 的关系还能挽救吗?
笔者想起心理咨询师韦玉霞,她说过的一个关于夫妻 “三观不合” 的真事。她的大学好姐妹 A 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花了很多精力、时间、金钱,陪女儿一起体验各种兴趣班,最终女儿开心地选择了古筝课。可老公不高兴了。陪孩子尝试各种兴趣班时,他说:“事儿真多。”为了孩子兴趣班做金钱规划时,他说:“有这个闲钱带孩子出去旅游不好吗?非得学这些没用的。”A 加班赶不及送女儿学古筝,催促老公去的时候,他爆发了:“你非得给女儿报班,孩子在学校已经够累了,我不想我的孩子学乱七八糟没用的东西,我不去送!”A 哭着说,我跟他三观不合,太痛苦了。我培养孩子兴趣不为别的,就想让她多触摸这个世界的美好。可老公认为,学这些没用,折腾孩子,还浪费整个家庭的精力。两个人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并且争吵升级,各种不合的观念都翻出来吵了一遍。
最后 A 咬牙切齿的说:
“都怪我大学时就选了他,那时候老娘的心理学还没修炼好,要不怎么会选择一个三观不合的人结婚……”然而没过几天,闺蜜 A 一家三口的幸福又恢复到 “闪瞎路人眼” 的程度。咨询师韦玉霞很好奇,她到底对老公施了什么魔法。
A 认真地说:
和你诉苦之后我就意识到,在争吵里,都是我一直在要求他,责备他,认为他的信念是不合理的。我只肯关注自己的委屈,并且要他为我的委屈去负责。却忘了去看看,他内心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受,他为什么会这么反对这件事。我意识到自己在用心理学的东西攻击他,而不是理解他。于是我打破冷战,心平气和地去了解他的感受,才知道他曾经被父母逼迫着上各种课外兴趣班,而年幼的他深恶痛绝却无力反抗。有了孩子之后,他执着地相信兴趣班会毁了孩子的童年,他一定要“守护”孩子的童年玩耍时光。这时的我,在他眼里像极了曾经逼迫他去上兴趣班的父母,他又一次体验到了当年的无力。听他说完之后,我就理解了他跟我争吵得那么凶,不是因为不爱我,不关心我,而是他内心的伤疤被撕开了。他把当年压抑在心中的情绪和想法,真实地对我宣泄出来。之后,我只是抱了抱他,说孩子的事情我们先放一放再做决定。结果,第二天他主动说,他要去送孩子上兴趣班,他想感受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回来后他和我道歉,说自己一定不要让孩子上兴趣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限制,并不是尊重孩子……一场 “三观不合” 的战争,就这样在 A 的调解以及双方努力下化为无形,两个人还因此更亲密,能分享更多内心感受。所以三观不合,并不是无解,如果对方的不喜欢和泼冷水,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便又是一种相合。只看你是要执念于自己的世界,还是愿意柔软下来去对方的心中一观。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