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下)

106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你真的是为孩子好吗(下)

 

上周末,我们的创始人、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在杭州开办了一场亲子沟通主题的线下工作坊。我也带着问题去旁观了。现场的一个示范很有意思。首先,李老师指着一把椅子,对旁边坐的人说,「这个椅子特别舒服,坐过的人都说好,你一定要坐。」「快点」「我这是为你好,你坐过来会更舒服」。看对方还在迟疑,李老师直接「上手」,一边拉一边说:「坐过来啊,快点。」坐旁边的人面色有点难看。后来李老师问他的感受,他说,本来想去试试,但后来感觉被逼着去坐,反而不想去坐了。这样模式的对话熟悉吗?在你想要孩子吃水果,想要孩子按时写作业、按时睡觉的时候,你说了半天「你一定要……」「快点」,对方却说,「我不要。」后来,李老师对着他说,「这个椅子我坐下去挺舒服的,你要不要试试看?课程已经结束了,我先走了。」说完李老师走了。是真的走了,没有再回教室。你猜那个被邀请的人,坐上椅子了吗?他很自然地就坐了。没有一丝迟疑。在场的妈妈们很震惊,谁也没说话,那一瞬间突然醒悟到自己那么多拉扯、无奈、焦虑的症结,原来都在这里。这两种沟通方式导致了迥然不同的结果,其中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李老师在《相处之道》的课程中是这样解释的:沟通的本质是在交换信息。

 

一层信息是内容信息,在这个示范中,两次都是「椅子坐着很舒服,你可以试试看。」另一层信息是关系信息,前一次和后一次的沟通中,李老师和对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前一次,李老师的用词是「你一定要坐」,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我就是对的,你得听我的。」后一次,李老师的用词变成了「我觉得很舒服,你要不要试试看?」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我推荐给你,你可以自主选择。」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沟通都像李老师第一次的实验一样。「这个椅子特别舒服(水果对身体好、打游戏不好……),你应该怎么怎么样。」这样的沟通方式,激发了对方的对抗情绪:「我不要」。然后我们就会觉得「为什么他怎么都说不听?」对方会感觉「为什么你总是逼我?」最后沟通变成了拉扯和对抗,已经忘记了最初想要沟通的内容「我觉得这把椅子坐起来很舒服 」。这样的沟通无效是因为从关系层面传达出了我高你低的信息,让对方觉得不舒服。「我懂得比你多」、「我是为你好,你不知道这个好」、「我经历得比你多,我说的都是对的」……在说出这样一句话的时候,随时提醒自己有没有在关系层面传达这样的信息,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卡住的沟通问题。

 

去年的这个时候,在我们推荐《换个角度,洞悉相处之道》课程时,接到了用户小小的投稿,讲述了她学完课程后,与女儿的关系:曾经的小小,只要孩子玩手机,她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是免不了要冲上去没收手机,女儿也大了,两人就经常为此不欢而散。后来有一天,她希望听到女儿真实的想法,就和女儿一起趴在床上讨论游戏。原来,女儿常玩的游戏里有莫扎特,有德国的见闻,有中世纪欧洲的各种历史,女儿甚至还为游戏做了一些自己的设计。但作为妈妈,了解女儿的世界后,她虽然想放手,还是担心孩子的学业受影响:「我担心你的身体,而且功课会越来越重,之后的考试怎么办?」女儿想了想,提议说:「我可以只在周末玩游戏,但你每天得帮我登录一下,因为游戏有抽奖。」小小跟女儿的关系从此发生了巨变,两个人都迎来了更轻松的人生:「女儿正在做自己人生的选择题,我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她,并且做好我自己。」小小和女儿的故事,就是特别典型的「视角的转换」。两人的关系从「我希望你……」「我不要」变成了「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吧」「好呀」的模式。把从「我」出发转换成了从「我们」出发,这个视角,就是关系视角。在沟通中,没有万能的技巧,只需要拥有关系视角。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14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