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学会好好爱自己(上)

128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孩子请学会好好爱自己(上)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人人都需要强大的复原力。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能让你过好一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北游高架桥上,一位17岁男孩纵声一跳,毫无迟疑,身后是来不及拉住孩子的母亲,瘫地痛哭。发生在上海卢浦大桥上的这一幕悲剧,让人唏嘘不已、莫名心痛。据新闻报道称,男孩因为和职校同学发生矛盾一事,当时正在被母亲责骂。也许是一时激愤,也许是为了惩罚母亲的责骂,17岁男孩毅然决然的一跳,断绝了和母亲的沟通,也断绝了自己的生命。我不想去随意脑补事件的全过程,也不想作为一个旁观者去武断指责男孩的脆弱或母亲的责骂,如果有后悔药买的话,我想这位母亲会倾其所有,来换回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然而,现在说这些都没有用了,悲剧已经发生,去指责任何一方,都过于残酷。因为真正承担这种悲痛的,不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旁人对热点事件的关注热情只有三天,三天后我们就会把这种心痛忘得一干二净,而这种悔痛却可能会折磨这位母亲一辈子。很多人指责母亲说,她不应该在车上责骂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母亲肆意的的谩骂导致了孩子情绪崩溃,更不应该在高架桥上停车,放任风险的发生,这一连串错误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自杀。但实际上,孩子在一生中要面对各种不可控的状况,它或者来自家人的批评,或者来自领导、同事甚至陌生人的谩骂,这些不堪的场面会贯穿每个人的一生。父母做的再完美,呵护的再细心,也无法避免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频繁遭遇各种不公和谩骂。

 

当离开父母的庇护,独自面对复杂的、并不完美的世界时,我们如何能奢望孩子能顺利渡过呢?

 

动辄把全部原因归结为母亲的责骂不但于事无补,如果说母亲的责骂是导致男孩走上绝路的主因,那么现在公众的谴责何尝不是在做同样残忍的事呢?相对于随意谴责当事人,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这不但是摆在父母面前的问题,也是摆在孩子面前的问题,需要父母和孩子引以为戒、共同面对。作家余华曾经说过:“中国年轻一辈人里面,很多优秀者,但很少有能扛得了事儿的人!”2017年12月,美国康奈尔大学一位来自中国女留学生小田被发现在自己的公寓自杀身亡。随后,康奈尔大学校方发布声明表示,Tian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并且在今年春天时候还主动联系过Huili Grace Xing教授,希望能够加入研究队伍,并且在科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尤其优异。小田高中毕业于成都七中,据七中同学回忆,即使在当地名校成都七中,小田依然是学霸级的人物,她在托福考试中获取了113分(满分120)分的佳绩,由此获得了常青藤名校康奈尔大学伸来的橄榄枝,得以前往美国留学。而康莱尔大学也透露,小田正在申请研究生,在科学和物理方面尤其优异,“小田是个出色的学生,并且总是期待加入新的项目”。一个如此优秀的学生,在外人看来也是开朗积极的一个姑娘,最后却走入了不归之路,这确实让人痛惜和诧异。身边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你以为能扛事儿的人,什么事情也无所畏惧的人,却往往已在崩溃边缘。

 

《南风窗》杂志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个不完全的统计,平均每年中国有25万年轻人自杀。

 

自杀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人是因为失恋,有的人是因为被老师在同学面前打了一巴掌觉得伤了自尊,有的人是因为高考没考上心仪的学校……是什么让中国的年轻人,这么容易崩溃呢?2009年的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平民窟的百万富翁》里,男主人公贾马尔从小经历炼狱般的遭遇,放到普通人身上,任何一件事情都足以让人崩溃。然而,贾马尔似乎拥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最后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并保持对世界的善意。从心理学来说,贾巴尔这种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又叫复原力(Resiliency),是指个体面对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过程,也就是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戴安娜·库图(Diane L. Coutu)在其《面对困境:“复原力”的密码》一文中提到,复原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直面现实:冷静接受眼前的事实;

 

(2)寻找意义:价值观坚定,在艰难时期依然能找到生活意义;

 

(3)灵活变通:有惊人的临场应变能力,擅长利用手中一切资源。

 

库图认为,只要具备其中的一两项特征,就可以帮助人度过难关。而贾巴尔具备全部特征。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博格(Sheryl Sandberg),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一夫人”,2013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就是这么一位全球知名的优秀女性,依然也曾经一度面对人生遭遇而束手无策。2015年,谢丽尔的丈夫健身时意外去世,导致她陷入了情感的绝境。她记录当时的心境时说到,“我陷入了空虚。巨大的空虚占据了我的心脏、我的肺叶,限制了我思考的能力,甚至呼吸的能力”,她认为自己和孩子们再也不会有真正纯粹的快乐,也因此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她的好朋友、沃顿商学院知名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知道情况后,对她进行了悉心的指导,用了整整两年,谢丽尔•桑德伯格才得以解脱,并将这段心路历程写在了她的著作《另一种选择》里。亚当•格兰特告诉谢丽尔,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从支离破碎的不幸与灾难中复原。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复原力,复原力需要我们在后天培养和提升。于是谢丽尔开始追寻“复原力”,试着走出人生的黑暗。谢丽尔在书中指出,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画了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结果发现有三个认知因素会阻碍复原力:

 

(1)个人化: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认为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持久性:认为时间的残余效应将永远存在。

 

北游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8-10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