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给孩子打鸡血

191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家长不要给孩子打鸡血

 

最近流行起了一个词——“鸡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此处的“鸡”为动词,出自“打鸡血”,言下之意就是给孩子打鸡血,不停地推动他去学习、去拼搏,这样的行为被叫做“鸡娃”。在过分鸡娃的家庭中,孩子往往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还没出生就开始进行各种胎教课程早教计划,幼儿园提前开始择校,接下来就是英语奥数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幼升小、小升初一路披荆斩棘往前冲。但越来越多的“鸡娃”行为,给父母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焦虑感和紧张感,这年头不鸡娃,还有出路吗?

 

那小石

 

不鸡娃还有出路吗?

 

午餐时间,几个同事闲聊侃娃。从补习班,聊到鸡娃。正在陪娃上补习班的妈妈 A 吐槽,有家长居然牺牲午休时间给娃占前排的位子。孩子还没上小学,就让她体验到了高考的紧张感。然后她长叹一声:鸡娃先自鸡,就我这体力精力财力,既无法穿越一个京城去给孩子报补习班,更不懂如何让娃避开和印度高智商娃们的直接竞争,实现弯道超车……你们说我娃还有救吗?这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这年头,不鸡娃,还有出路吗?有。有本事培养一个自鸡娃。不用外力驱动,娃能自己给自己打鸡血。不用陪写作业,不用安排学习和活动,娃就能自己给自己上发条,不停去拼搏。

 

娃的自驱力去哪儿了?

 

The Self-Driven Child(《自我驱动的孩子》)一书的作者威廉·斯蒂克鲁德(William Stixrud)认为,低掌控感会偷走娃的自驱力。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个母亲很迷信,每次孩子考试,都会焚香拜祭。孩子考不好:神仙说你没努力(本意是激励)。孩子考好了:神仙都替你安排好了(本意还是激励,希望孩子相信能成)。但孩子不乐意了:那以后我就不学习了,直接让神仙安排吧。这个例子,折射的是什么都想替孩子作安排的家长。你安排的越多,控制的越多,孩子的掌控感就越低。很多家长会从省时省事的角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小到幼年为了节约时间不迟到,早起匆匆往睡眼惺忪的孩子身上套衣服;再到上学阶段,不管孩子乐不乐意,给他报各种班;再到孩子将来报志愿、找工作、跟谁谈恋爱结婚……

 

 

一些家长早都安排好了,还会告诉孩子:

 

「你还是个孩子,懂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都替你安排好了,我是你妈,我有经验,听我的肯定没错!」言外之意,只要父母认为是对你好的,你就要无条件接受,不接受就是不听话,甚至不孝顺。但事实上,内心抗拒的孩子,很少从家长的安排中获益。做一个提线木偶,就算事情都做成了,孩子也不会有成就感——他会觉得,他只是在替你执行。不仅如此,低掌控感还与焦虑、抑郁和几乎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低掌控感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压力。而毒性压力(toxic stress)不仅会降低脑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干扰该区域的理性行为,而且会导致机体产生有损该区域自我修复的化学物质。长期焦虑下的孩子,其杏仁核(大脑威胁检测系统的一部分,启动应激反应)更活跃,这表明他们更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困难或无助。对动机的研究表明,强烈的自主意识是培养健康自我激励的关键,这种自我激励可以让孩子充满激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享受他们的成就。但现实中,我们常见的是「家长鸡血,孩子冷血」模式,很多孩子依赖外部驱动,他们自身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长大后,他们也找不到努力工作的意义。许多人成年后抱怨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好说的。

 

自鸡娃三要素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少数人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家长和心理学家都在关注的问题。长久以来,心理学界有很多人试图解释人做事的动机。1970 年的时候,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大咖爱德华·德西与理查德·瑞安,提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理论——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作者:羔小羊

 

郑重的声明:本网站中转载的一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原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如觉侵权,一定在第一时间删除!衷心感谢原作者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7-23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1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