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性杨花”妈妈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我的“水性杨花”妈妈
案例介绍:本案例是一位22岁大二男生,通过主述了解到在大学期间每处一个女朋友都不会超过一周,且习惯性贬低或攻击女朋友,甚至还动手打过女友。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辅助诊断及较为谨慎的鉴别,排除了精神疾病的可能。从严重程度上来看,求助者对女性的认知出现偏差,无法正常与女性交往,已经泛化,且问题时间超过6个月,已经丧失了部分社会功能,属严重心理问题。决定使用催眠疗法与叙事疗法进行心理疏导和解释,进而矫正求助者的不良认知,使其恢复社会功能,能够正常的与女性来往,拥有自己美好的爱情。
第一次咨询(初诊接待)
求助者,男,22岁,大学生, 10岁时爸爸因车祸赔偿背负较重债务,妈妈出轨后离婚,带着他嫁给了另一个经济实力较好的男人,而且生了二胎。随着男孩儿逐渐长大,越来越不接纳自己的妈妈,认为妈妈道德败坏。读大学期间,每处一个女朋友都不会超过一周,原因是习惯性贬低攻击女朋友,经常说是说自己的女友不正经,甚至动手打过女友,特来心理咨询。求助者:我上大学之后,尝试处过几个女朋友,但是都黄了,我也知道主要是我的脾气不好,我对女人的看法有偏激,这可能和我对妈妈的看法有关。咨询师:你的意思是自己知道问题的症结,但是无法改变。求助者:是的。咨询师:那你可以和我说一下你和你妈妈的故事吗?求助者:我十岁的那年,父母离异,妈妈带着我来到了xx叔叔家的,其实离婚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爸爸那么难的时候离开了他。咨询师:你能描述或者评价一下你妈妈吗?求助者:我妈妈看起来性格挺好的,长相啥的也挺好,就是在男女关系方面让人难以理解,我记得在我二年级的时候,经常在QQ上和其他男人聊天,那时候我虽然小,也是能知道怎么回事。咨询师:那个时候父母还没离婚,是吗?求助者:是的。咨询师:还有别的吗?求助者:哎,我们搬到xx叔叔那里之后,我们共同生活,我和那家的哥哥住一个房间,有一晚我起夜解手,听到我妈妈惨叫….我还以为妈妈被欺负,我就进去了,结果我妈妈在xx叔叔的上边,没法往下说了。咨询师:你知道离婚的真正理由吗?求助者:我爸爸开车撞人之后欠了很多钱,其他就不清楚了
初步评估
依据1:在树木画的测验中整体画面的右侧空白,房子右侧墙面涂黑不完整。依据2:从语言结构中分析,曾经的心理创伤造成了现在对女性和婚姻的扭曲认识。
评估:由于父母离异及发现母亲有出轨和不羁行为,对女性的认知出现偏差,无法正常与女性交往,已经泛化,而且问题时间超过6个月,属严重心理问题。
叙事疗法
咨询师:水浒传里的一个叫潘金莲的人物,你知道吗?求助者:知道,你觉得我的妈妈是潘金莲?咨询师:不是,我只是想和你探讨对这个文学人物的看法。求助者:我觉得我不太好评价这个人物。咨询师:按原著的描述和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表现形式,潘金莲是一个反面人物,可以说是被丑化的,比如水性杨花,蛇蝎心肠等成语都加在了她的身上。求助者:是的,这有什么不对吗?咨询师: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那个大户对她起了歹心,不仅时常对她性骚扰而且还要纳潘金莲为小妾,潘金莲不从并找到大户的老婆控诉,表现出了宁死不从。大户怀恨在心,却倒陪些嫁妆,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后来她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害死武大郎,最后死于武松之手。这个故事天下人都知道对吧。求助者:对,是这样,但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咨询师:但是到了1998年李雪健版的水浒传里,对潘金莲这个人物塑造的既知性又知书达理,甚至很多观众都能同情潘金莲。
大家认为?潘金莲不是物质女,你看大户人家有钱吧,她誓死不从。她就是不甘心被命运束缚,追求妇女解放,冒着被世俗谴责,被世人唾骂,勇敢的向武松表白被拒绝,后来偶然的机会和帅气的西门大官人好上了。甚至很多社会学家认为潘金莲不仅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更是妇女解放的楷模,你觉得呢?求助者:(思考)嗯,那倒也是。咨询师:你家大人的事儿,你看到一定都是真相吗?会不会另有别的隐情呢,有没有这样的可能,你妈妈当时有难言之隐,并且冒着被很多亲戚朋友不理解的压力,果断的放弃一段认为不幸福的婚姻,追求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求助者:(思考)..
商定咨询目标与方案
咨询师:方便告诉我多长时间没给妈妈打电话了吗?求助者:我从来不给她打电话,除非缺钱了,她每周都会打电话给我。咨询师:你接电话的态度怎么样?求助者:就那样吧,烦。咨询师:刚才我观察到你沉默了一会儿,是不是在考虑尝试接纳妈妈?求助者:有点吧。咨询师:这样吧,接下来做一个技术,尝试接纳一下妈妈,好不好(请你坐在心理辅导机器人上面,带上传感器)。求助者:试一试吧。催眠治疗:流程18~与妈妈的链接(18分钟)
讲解:妈妈是人第一客体,这种客体人格的某些属性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不接纳这个第一客体的某个属性,容易产生极端化思维模式,本案中有明显的泛化现象,也就是对女性的不良认知被泛化。所以有必要在催眠状态下做良性的接纳。
咨询师:我观察到在刚才的催眠过程中当你说亲爱的妈妈时你留下了眼泪,证明你还是爱妈妈的,是这样吗?求助者:(沉默)。咨询师:在之后的建立连接过程中,你有过几次皱眉。求助者:是这样的,就是所谓的爱恨交加吧,很复杂的情感,说不清。咨询师:刚才催眠结束的时候母亲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求助者:(微笑)。咨询师:也就是说,在刚才的一段催眠中,你体验到了妈妈的爱,当然可能还产生了一些说不清的纠结,但是最终看还是到了微笑,是不是意味着你还是爱妈妈的?求助者:是这样的感受,哎,毕竟子不嫌母丑啊!咨询师:今天的咨询即将结束,老师给你留两个家庭作业,一个是回想十个从小到大和妈妈在一起快乐的场景,写在纸上,二是请你尽可能的在下次来我这里咨询前之尝试一下给妈妈打个电话。求助者:好,我尝试一下吧。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对女性的认知泛化现象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通过初次咨询,固化的不良认知有了松动。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与妈妈做了催眠状态下的意象对话,在咨询结束时表示回去后愿意尝试给妈妈主动打个电话,证明已经尝试接纳妈妈的不完美,实现了初步的咨询目标。
后记:该求助者的情况较为复杂,很难在一次咨询中彻底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咨询,咨询取向应该倾向于精神分析疗法,提高他的社会化功能。——《本文转自探索心灵花园的博客》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