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满足会害了孩子

143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无条件满足会害了孩子

 

昨天下午,妞妞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妞妞想来找孩子玩,俩孩子在幼儿园是最好的朋友,这春节放假一直处在特殊时期,也都不敢出门,无聊的透顶,所以带妞妞来找孩子解闷。晚饭后妞妞妈妈带着妞妞来了,手里还拎着小礼物。进屋后俩孩子兴高采烈的去玩了,我就跟妞妞妈妈在客厅里边看电视边聊天。妞妞妈诉苦说昨天因为孩子看动画片,孩子他爸爸跟孩子抢电视看,闹得很不愉快。事后孩子睡了,妞妞妈跟孩子他爸爸沟通的时候差点吵起来。孩子他爸爸就说是她太惯着孩子了,什么都得以孩子为主,全家都得按孩子的想法安排吃的、喝的,包括爷爷奶奶也得让孩子,这根本就是培养孩子自我为中心,这样根本不行的,以后进入了社会,谁会让着她。妞妞妈觉得孩子爸爸是小题大作,孩子就是孩子,平常也很懂得孝敬爷爷奶奶,就这么点事,至于吗?这种状况有很多家庭都会遇见,其实背后的逻辑是尺度掌握的问题,如果尺度掌握不好,孩子是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往往养成“小公主”“小霸王”性格,这种孩子往往表现为:

 

第一 、撒泼打滚、不管不顾。

 

特别是家里长辈惯孩子的,他们经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隔辈人的溺爱让孩子变得无法管教,而且有些家长平时工作忙,一直由老人带孩子,周六日把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这些父母出于平时无法陪伴孩子的愧疚,如果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父母一般也会直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一定要被满足的心态,如果被拒绝,就会非常接受不了,往往就在公众场合撒泼打滚。家长为了让他停止哭闹而让步的话,就会给他形成这种惯性思维:我就得闹,才能被满足,所以越来越不管不顾。这种惯性持续下去,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扭曲了孩子的认知,也伤害亲人间的感情。

 

第二、以自我为中心

 

在我们幼儿园演出的时候这种情况特别明显,最简单的小合唱,很多孩子也要站前排、站中心。老师给解释说是按个头高低或者是分声部的需要而安排的,有的孩子能理解老师的安排,而更多时候,孩子往往让自己家长来找老师商量,而且如果老师迁就了孩子一次,下次孩子还是各种要求。更多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要由着她先挑,吃饭的时候特别明显,比如说有好吃的虾啊、鱼啊什么的,家长习惯性的给孩子夹到碗里,而不是让老人先吃,时间长了,孩子就认为什么好吃的就都给他,这就助长了他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

 

第三、没有边界感,惹事生非。

 

在家习惯了什么都要给他的孩子,到外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很多孩子如果想玩其他孩子的玩具,不是平等的互惠互换,而是上去就抢。如果遇见对方比你家孩子还要霸道,一场闹剧就不可避免的上演,而且双方家长要是明智还好,如果遇到不理智情绪化的家长,会让事态进步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种孩子因为在家自由任性习惯了,通常没有跟别人友好相处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的态度决定了对方的态度。很多家长还有这样的误区:孩子就是孩子,让孩子愉快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家长需要给孩子安全感,不能太严厉让孩子无法接受,从而让孩子产生畏惧感,产生安全感的心理阴影。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上面的情况,家长反而需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家长需要尽早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该如何纠正呢?

 

首先,家长要统一态度。 父母首先跟长辈进行沟通,什么是孩子能做的事,什么是孩子坚决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说给孩子买玩具这件事,就一定要有标准:家里已经有的绝对不能给买,明显粗制滥造的不能给买。

 

当着老人的面给孩子定规矩,每个月有多少钱是可以买玩具的,超过了就不行。如果出现孩子在外面撒泼打滚的情况,刚开始就抱起走人,不给他扩大事态的机会。到了家找个安静的房间把他放下,如果孩子此时还是在哭,就让他哭个够。家长不要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也不要打孩子,让他发泄够了,自己就觉得没有趣了。这时候,家长再跟他慢慢聊,让他自己想一想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定下的规矩,这样做对不对,如果下次还这样的话会受到什么处罚。不仅是父母要坚持态度一致,更需要让老人看到怎么处理,如果老人做不到拒绝孩子的要求,就不要带孩子去超市之类的地方,防止他提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反而造成家庭成员间的矛盾。

 

其次,对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毛病一定要从日常细节里开始改变。

 

父母需要从饭桌上吃饭的时候,就他孩子形成“老人没有动筷子、自己就不能动”的习惯。满足孩子就是好的教育?爸爸妈妈还需反思,尽早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跟孩子说要等爷爷奶奶上桌吃饭了,小孩子才能吃,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让他把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夹到碗里自己再开始吃,这样慢慢的他就知道了什么是孝敬长辈。在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比如说吃饭前摆筷子放碗、吃完饭帮助收拾到厨房里,等等之类的。《人民日报》中提过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家务,父母开始的时候让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玩完了放回原来的位置,然后到他整理收拾书包、自己的房间,等到一定的年龄,孩子自己开始洗澡和洗自己的内衣内裤、袜子,让他一步步养成自理及帮助他人的好习惯。最后,父母培养孩子跟他人交往的礼仪。 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教他如何跟周围的小朋友相处,鼓励他把自己的玩具跟别人交换着玩,然后启发他是不是有了好朋友就能够多一种快乐?父母慢慢引导孩子多交朋友,他就逐步学会了“已不所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

 

小孩子能够很快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这一点是家长不必担心的,他们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和语言,对于孩子们来说,玩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互相间的交流,往往他们能创造出很多家长都纳闷的玩法,能够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观察蚂蚁的行动也不腻烦。只要孩子想跟别的孩子玩,那么就会逐渐改变他自己的毛病,尝试着被别人接受就是个改变孩子没有边界感的开始,慢慢他就学会了怎样获得新的朋友,怎样跟朋友相处更有乐趣。孩子越小,越容易改变,塑造性越强。家长要从自身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给孩子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强制孩子。家庭成员的观念一定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价值观不会混乱。才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与人保持良好关系自己应当采取的态度,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逻辑,这对他今后的接人待物的标准形成、与其他人打交道的尺度培养奠定基础。孩子的行为其实就是家长行为的翻版,决定了他的人生幸福与否。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越早开始越好培养,如果错失了再想改变就很费力,所以家长需要有意识的,在孩子上学前就必须把孩子的行为给规范下来。——《本文转自上洪兰谈育儿脑心理的博客》

 

3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相关文章

时间 : 2020-06-05
标签 : ,,,,,,,,,,,,,,,,,,,,,,,,,,,,,,,,,,,
分类 : E 亲子家庭教育
评论 : 0条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