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何面对生离死别(下)
厦门心理咨询-德仁心心理咨询机构:人生如何面对生离死别(下)
(四)兄弟姐妹的过世
同龄人的过世,是一种哀怨,唇齿相依,让一个人在生死之间的夹缝看到了自己。兄弟姐妹的过世,会让心中曾经的争吵所发出的愤恨成为事实,这是残酷的内心划痕;需要很长时间的修复。
(五)爱人的过世
恩爱夫妻,“爱人过世”这首悲伤的歌可以让另一个连生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对于伴侣,这世间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我们不能同月同日生,却能同月同日死。夫妻的情分深深印于彼此,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舍得一个先去。退一万步,即使是怨偶,丧偶也是所有丧失中的重大创伤。
第二部分 :这五首“丧亲之歌”会给我们之后的生活带来什么内心影响。五首悲伤的歌曲,带来内心三层厚厚的“心理盔甲”:首先是隔离,如同在玻璃罩里,让你看得到却触摸不到。“没有情感就没有伤痛”是过往丧失经历得来的“教训”。其次是压抑,悲伤与不舍无处安放,只能通过长时间呆在抑郁状态,用“抑郁”来仿若“死人”,与逝去的亲人一起,不分开。所以当你身边有人曾经“唱”过“丧亲之歌”,后来有抑郁状态,旁人一味的鼓励-强求-安慰一般作用都不大,因为旁人没有看到ta的内心需要。ta需要用“抑郁”来保持与丧失亲人的联系。死去的亲人不可能复活,但活着的人可以用“抑郁”状态“死”去。只有当当事人明白ta自己真实需求,才明白ta自己正在“做”什么,也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留在这种状态里;只有当当事人能确认人们眼中的人生最低点“抑郁状态”是ta目前可以做到的最好,ta才有可能挣扎起来,连滚带爬,继续前行。最后是认同。很多唱过“失亲之歌”的人内心对失去的人有很复杂的情感。亲人离去,难过悲伤之余,很多人会感到愤怒与委屈。“你抛下我”“你不要我了”“你为什么不带我一起走”“你是不喜欢我了吗”…甚至有一些人会因为与过世的人曾经有过争吵,曾经说过一些过激的话语,比如“你去死吧”;又或者内心曾经有过一闪而过的诅咒等等,在亲人过世后会认同自己的攻击成功,从而久久无法释怀。
认同的表现是:
1、带着内疚过日子:害怕让他人失望,不能拒绝他人
2、会自责:用不让自己过上好日子或享受生活的方式折磨自己
3、自罪 :使用施虐受虐方式满足被惩罚的需要
第三部分
如何处理丧亲之痛
当事人丧亲时的生理与心理年龄,丧失亲人与当事人的关系远近,以及丧亲的现实过程……都是影响当事人的一些重要因素。主要影响来自于:当事人的人格结构,自我稳定;以及个人的心智状况。不催促是第一步。急于从丧亲悲痛中抽身出来,往往弄巧反拙。如同“水”从山溪汇入河流,最终流入大海,我们对亲人对告别也需要有时间的沉淀。不要求是第二步。充分理解丧亲者对“死者”的忠诚需要。有些人如果停止悲伤,或过上很如意的生活,会在内心觉得是对死者的背叛。我们内心的细腻柔润需要有一个新的社会角色放置。由于亲人过世,赋予新的生活规律与新的社会角色是自然而然的,强求只会远离我们的内心。当不要求的时候,我们会有充足的内心空间消化内在的挫折感、丧失感,才可以所谓“化悲痛为力量”,获取现实感,慢慢学会即使有丧失,我们也能有满足自身需求的权利。不放弃是第三步。不放弃并不意味着不放手。不放手是不能允许死者离去的真相被内心确认。不放弃是在心理上与死者告别,同时明白ta对自己的影响会留在内心里。不放弃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承诺,即使亲人离去,也不会放弃自己。这个承诺包括允许自己享受生命的美好与快乐。
第四部分
我们既活在外在世界,也活在内在世界。物理上的分离远远先于心理上的分离。很多人,尤其孩子的“丧亲”创伤需要“冷藏”很多年,即使到了成年,仍需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一起工作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哀悼。在我们的人生歌声里,旋律是丰富而多层次的。不同的体验经历会谱出不同的歌曲;“失亲之歌”是悲而无奈,或哀而愤恨,都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主旋律。低声吟唱一首失亲之歌,在内心深处与逝去亲人道声:珍重,再见。带着曾经的爱与恨,快乐与悲伤;就像两种时光的折叠,交替成为一幅有白天有黑夜的背景图,永存心中。
关注心灵健康(预约) 0592—5515516
关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15305020431
心理官方网: http://www.xmxljg.com
企业微博网: http://e.weibo.com/xmxljg
企业博客网: http://blog.sina.com.cn/xmxljg
机构地址:厦门思明区嘉禾路337号中关委大厦1108室
温馨提醒: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本版案例细节均经过处理,请不要对号入座。





